-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线粒体和叶绿体
一、叶绿体的基本形态及动态特征 1、基本特征 凸透镜或铁饼状,直径5-10 μm,厚2-4 μm; 分布在细胞质膜液泡间薄层的细胞质中,平层排列; 20-200个/叶肉细胞。 光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绿体 聚焦细胞中部(中凸形) 聚焦细胞顶部(近圆形) 荧光显微观察 光照强度对叶绿体分布影响的示图 WT:野生型 Chup1:一种叶绿体定位异常的突变体 2、动态特征 躲避效应 集聚效应 目前罕见叶绿体分裂与融合的报道。 3、叶绿体分化及去分化 原质体 叶绿体 分化 去分化 4、叶绿体的分裂 质体和叶绿体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在分裂中的叶绿体上,可以观察到分裂环; 分裂环的缢缩是叶绿体分裂的细胞动力学基础。 1、叶绿体膜:由内膜和外膜组成,膜间为10~20nm的膜间隙。膜的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2、类囊体:是在叶绿体基质中,由许多单位膜封闭形成的扁平小囊。 a 结构 基粒类囊体:象圆盘一样叠在一起的类囊体。 基质类囊体:贯穿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基粒之间的没有发生垛叠的类囊体。 b 化学组成 类囊体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类(3/2),主要是不饱含脂肪酸,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3、基质:是内膜与类囊体间的流动性成分,中间悬浮着片层系统。 包括:碳同化相关的酶类(RUBP羧化酶)、叶绿体DNA、蛋白质合成体系、一些颗粒成分等。 二、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三、光合作用 定义: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蓝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同化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 (一)原初反应 (二)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定义) (三)光合碳同化 1、卡尔文循环 2、C4途径 3、景天酸代谢 叶绿体中的光系统及电子传递途径 第六章 线粒体和叶绿体 第一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 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第三节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半自主性及其起源 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能量流动图 第一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 一、线粒体的基本形态及动态特征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三、氧化磷酸化 四、线粒体与疾病 1890年,R. Altaman(德)发现线粒体,命名为bioblast。 1898年,Benda将这种颗命名为mitochondrion。 1900年,L. Michaelis用Janus Green B 对线粒体进行染色,发现线粒体具有氧化作用。 1904年,Meves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线粒体。 至20世纪50年代,证实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氧化等重要的能量代谢过程均发生在线粒体中。 现在,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 发现历史 一、基本形态与动态特征 形状:线粒体一般呈粒状或杆状。 组成:蛋白质和脂类。 大小:一般直径0.5~1μm,长1.5~3.0μm,在胰脏外分泌细胞中可长达10~20μm(称巨线粒体)。 数量及分布:植物细胞少于动物细胞;许多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线粒体。通常结合在微管上,分布在细胞功能旺盛的区域。 Mitochondria Mitochondrial plasticity.??Rapid changes of shape are observed when a mitochondrion is visualized in a living cell. 动态特征 洋葱表皮细胞内线粒体在1min时间内相继发生融合与分裂的偶联图 频繁的融合与分裂可能帮助线粒体共享遗传信息。 线粒体的融合与分裂 跨膜GTPase的模式结构 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分子及细胞生物学基础 发动蛋白纤维组装及分解驱动线粒体分裂的模式图 线粒体(mitochondrion)是由两层单位膜套叠而成的封闭的囊状结构。 包括:外膜(outer membrane)、内膜(inner membrane)、膜间隙(intermembrane)和基质(matrix)四个功能区隔 。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孔蛋白 1、外膜:具有孔蛋白构成的亲水通道,允许小分子物质自由通过。标志酶为单胺氧化酶。 板层状和管状 2、内膜:内膜内陷形成嵴(cristae)来扩大内膜表面积。嵴有两种类型,板层状和管状。心磷脂含量高,通透性很低,H+和ATP等不能自由通过,必需有载体蛋白参与。其是氧化磷酸化的关键场所,标志酶为细胞色素氧化酶。 3、膜间隙:内外膜之间的间隙(6-8 nm, 可扩大),延伸到嵴的轴心部。标志酶为腺苷酸激酶(催化腺苷三磷酸(ATP)使腺苷酸(AMP)磷酸化而生成腺苷二磷酸(ADP)反应的酶)。 4、基质:富含可溶性蛋白质的胶状物质。标志酶为苹果酸脱氢酶(催化L-苹果酸脱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