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语言连贯专题复习--儿童知识.ppt

2016年高考语文语言连贯专题复习--儿童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高考语文语言连贯专题复习--儿童知识.ppt

C (2012 全国卷大纲版)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是( ) 、 、 、 、 、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 字的写法。 ① 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② 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③ “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④ 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⑤ 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⑥ “茶”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④⑥⑤②①③ B、⑥②①⑤④③ C、⑤④⑥②①③ D、⑥④⑤②③① *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语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首先明 确整段话叙述的中心是茶发展历史及词义的演变。 先总说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⑤,再介绍“茶”字 发展演变的历史④,①③为“茶” 字形体演变⑥② “茶”义项与生活的关系密贴。根据每句话的逻辑关系及关联性词语处理好句子顺序。一开始选⑥,给人以突兀的感觉,从生活贴入,水到渠成的讲“茶”字的发展演变,非常自然、合理。故排除⑥为第一句,B、D 项排除了,⑤②之间关系不如⑥②之 间关系紧密。所以答案为 C * (2012 辽宁卷)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过去的儿童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只要把种种的死知识、死教训装入他头脑中,就以为满足。 , , , ; 。 。儿童自由的读物,实在极少。我们出版这个《儿童世界》的宗旨就在一弥补这个缺憾。 ① 教师教一课,他们就读一课 ② 刻板庄严的教科书,就是儿童的唯一读物 ③ 我们虽知道之前的不对 ④ 然而小学校里的教育仍旧不能十分吸引儿童的兴趣 ⑤ 而且各种教育,仍旧是被动的,不是自动的 ⑥ 也想尽办法去启发儿童的兴趣 A. ③⑥④②⑤① B. ③⑥④⑤②① C. ①③⑥④⑤② D. ①③⑤⑥④② B * 【解析】③中“之前的不对”紧承起句,⑥④紧承③句分析,④⑤是教育弊端的两面,②①分别与④⑤相对应,①也与下句的“自由的”密切相连。 【答案】B * 题组: 1.(2013全国)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岳麓书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各处悬挂的历代楹联,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①院落格局中轴对称、层次递进 ②给人一种庄严、幽远的厚重感 ③它集教学、藏书、祭祀于一体 ④主体建筑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 ⑤门、堂、斋、轩、楼,每一处建筑都很古朴 ⑥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专祠等排列于两旁 A.②③④⑥⑤① B.②⑥④①⑤③ C.③①④⑥⑤② D.③②⑥④①⑤ C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③句总写其特点,并紧承上句; ①句总写起院落的布局, ④⑥句分写,并且⑥句紧承④句,⑤句写建筑风格,②写建筑给人的感受,并于下句衔接紧密 * (2013辽宁卷)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 ②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 ③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 ④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⑤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⑥当然,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不限于学习教育 A.③②⑥④①⑤ B.④①⑤⑥②③ C.④⑤②③①⑥ D.③②④⑤⑥① A * (全国新课标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