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昆明春天绿营体验行动(活动及媒体报道策划方案)
—— “用今天的行动, 改变地球的明天”
2010昆明春天绿营体验行动
(活动及媒体报道策划方案)
策划背景:
2009年12月将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国大会,有望通过达成《后京都议定书》而决定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未来。值此机会,继2007年和2008年成功举办两届活动之后,英国驻华使领馆文化教育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再次合作推出主题为“用今天的行动, 改变地球的明天”的报道推介活动。
毋庸置疑,2010年,在全球范围内,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将是更多被全球政府、政要,以及世界气候与环境科研机构关注和更多提及的问题。作为一个在近年来持续关注环保、全球气候变化的媒体工作者,我已深刻了解,我们地球处在全球气候变暖,世界环境严重危急的时刻。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作为一个媒体工作者,我深切地知道,环保问题不但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同时,它也是每个地球居民严肃的道德问题。政府、媒体、民众该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如何面对这个重大的问题,该各自承担怎样的责任?这需要学习、了解、思考、面对并行动。
而问题在于,大多的公众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温室效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等字眼和问题,是政府、科研机构、科学家的问题,与“我普通老百姓何干”。这样的一个误区,不仅是普通老百姓的误区,同样是媒体报道环保问题的误区。大部分媒体对于“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温室效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关注和报道,大多是贴近工业科技生产、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等主题进行专业和深度报道,基本没有“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温室效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等问题与百姓日常民生生活联系的报道。更鲜有实际涉及普通百姓民生生活方式,与全球气候变暖具体关联的报道,这正是大部分公众仍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与自己还相隔很远的原因之一。(在7月参加重庆举办的“气候酷派——媒体系列研修班:碳捕获与气候变化的未来”时,与与会的专家讨论时,来自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周蒂女士认为,媒体有责任将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捕集等专业的环保课题,以普通读者能读懂的方式进行报道,让更多的市民加入到关注环境保护的群体中来。)
中国城市中数量最多的媒体是关注市民生活的都市类媒体(包含广播、电视、纸媒、网络),而不是科技、经济、环保类专业媒体,而这些媒体的绝大多数节目、栏目、版面、主页等都是在关注和报道市民的生活、娱乐、消费等内容。作为都市类媒体工作者,我知道,都市类媒体需要这样的报道理由和契机——环保与市民的生活、娱乐、消费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以全球气候变暖的大问题,来看其对城市市民生活影响和改变,并通过选择市民关注的、贴近他们日常生活的主题,采访报道,来反映“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温室效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等—— 是每个地球居民必须重视、不能回避的问题,这至关重要。
但是,这样的主题选择和采访报道,众多的都市类媒体需要的是可以报道的事件和报道的确入点。这样的事件和切入点,可以在2010年,以“用今天的行动, 改变地球的明天”2010昆明春天绿营体验行动(活动及媒体报道策划方案)得以实践,并在云南昆明率先拓展开来,通过活动和媒体报道策划让更多媒体记者从贴近市民生活的事件中来关注和采访报道——“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温室效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等环保关键词和环保事件与城市市民的生活、娱乐、消费有着关键和巨大的联系,媒体和公众都需要更广更深地了解这其中的关系。
通过类似的活动策划,将“用今天的行动, 改变地球的明天”2010绿营体验系列行动,辐射到西南三省,开展活动和进行媒体报道策划。最终以媒体采访报道的热点效应和互动效应,通过网络媒体辐射全国,让更多公众通过关注他们生活、娱乐、消费与环保的关系,进而关注地球环境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危急问题。
一、活动策划
前言:2007年至2008年以来,中国发生了众多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受到严重损失和威胁。来自国际权威的环境报告指出,不仅中国,世界范围内的众多国家,在近年来经受到了来自自然界的众多重大自然灾害,专家指出,重大自然灾害在全球频频暴发的原因之一,就是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恶果。
无论是贵州的冰冻灾害还是汶川的地震,让中国人明白,在自然灾害面前,生命如此脆弱,再高的科技,再坚硬的墙和堡垒也抵挡不住自然灾害的侵袭,灾难过后,成千上万的灾区人住在零时搭建的帐篷中生存和生活。人们明白一个道理,原来,真正能庇护人类的,是地球和谐的自然环境和气候。
众多世界环境权威专家指出,地球的环境已到了最危急的时刻,环保不再是未来时,而应该是现在进行时。而在这个地球危急的关键时刻,公众对于地球环境的全面客观认识,对于自身生活方式与环保之间的关系,将是公众关注环保的核心问题。2009年12月将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国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