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怎样选择课堂观察的视角和视点?河镂脑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诊断? * * 二、课堂观察诊断的分类有哪些? 三、怎样组织课堂观察诊断? 四、怎样选择课堂观察的视角和视点?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诊断? 1、观课:有目的、有一定的观察角度,借助一定的观察工具,针对具体问题所进行的观察,即“有意的课堂观察”。 2、诊断:依据观察角度搜集课堂信息,判断筛选有价值信息并进行整理,根据有价值信息对课堂教学“是否达标”“如何达标”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提炼教学经验。(观课——诊断——改进——提炼)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诊断? 3、特点: (1)有目的、有一定的观察角度,借助一定的观察工具,针对具体问题所进行的观察,即“有意的课堂观察”。 (2)“有意的课堂观察”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使授课教师和观课教师均强化目标意识、学生主体意识。与传统听课的盲目与随意相比,还强化了观课教师的细节意识。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诊断? (3)由于搜集信息的需要,课堂观察时一般需要以小组方式进行操作,诊断之前又需要小组成员先组内交流,再进行组际交流,还需要观课团队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因此,强化了教师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 (4)由教师同伴向授课教师提供大量真实信息,提供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可以促进授课教师自主改进教学,是一种真正的发展性评价,淡化了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比单纯的划等分类要有实效。 3、特点: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诊断? (5)课堂观察诊断任务的驱动使听课教师不再仅仅充当旁观者的角色,而使全程参与研究活动,有对课堂教学充分的积极的思考,因此,同伴互助与自我反思、专业引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符合校本研修的基本规律。 3、特点: 二、课堂观察诊断的分类有哪些? 分类标准(一) :根据观课目的不同进行划分 1、课堂活动全息观察(教学模式、策略探索) 2、关键问题聚焦观察(小专题研究) 3、依据价值标准评判观察(行政评价选拔甄别) 4、现场情境描述性观察(常态听课) 二、课堂观察诊断的分类有哪些? 分类标准(二) :根据观察工具技术不同进行划分 1、典型个体追踪观察(跟踪个别学生、个别班) 2、视频教案回顾观察(反复播放) 3、教学细节自主观察(根据自己的需要) 三、怎样组织课堂观察诊断? 第一步:对教案进行诊断,直到产生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第二步:观课小组进行研讨,确定视角和视点。 第三步:依据视角进行分工,组成各个观课小组,选择观察技术(列数据、文字叙述、电子视频回放等),准备好观察工具(表格、时间统计工具、摄影或摄像工具等)。 第四步:观察课堂——小组交流——组际交流——课堂诊断。 第五步:改进完善——概括提炼——推广应用。 四、怎样选择课堂观察的视角和视点? 1、视角:观察的角度; 视点:体现角度的载体。 四、怎样选择课堂观察的视角和视点? 案例1:复现识字教学效果的检测(全息观察) 视角:教与学 视角1:教 视点:复现的次数、复现的字词、复现的方式、复现的情境。 视角2:学 视点:学生的回答、投入学习的状态、参与学习的情况、识字效果检测结果等。 四、怎样选择课堂观察的视角和视点? 结论: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教师的追问集中于讲授新课的环节,这种处理既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化解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品质,也反映出教师有较强的处理教材的能力。 案例2:机械运动(聚焦观察,研究专题是“课堂追问的有效性”) 视角: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视点:追问频数、百分比 9.1 63.6 27.3 百分比 1 7 3 追问频数 课堂小结 讲授新课 课题引入 教学环节 四、怎样选择课堂观察的视角和视点? 案例3:贺家土小学《森林报》(全息观察,研究班级读书会教学模式及一般教学规律) 视角:教学设计、教、学 视角1:教学设计(视点:目标合理性、活动有效性、时量分配是否突出重难点) 视角2:教(视点:提问、理答、即时点评、教学机智、细节处理、生成性等) 视角3:学(视点:面上参与的情况、答问题的质量、在各个环节学生的兴趣注意力情况、问题行为学生的表现、一个小组参与活动的表现、课后问卷检测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