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区域生态环
第一部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了解区域的含义。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环境与发展问题。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流域开发的条件、内容及综合治理措施。 以某区为例,分析农业生产条件、布局、问题,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以某区为例,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以某区为例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怎样选择典型案例? ?根据课标要求的主题内容 ?典型性和说明性(如区域农业) ?真实性 ?中外兼顾 说明:地理3的案例与前两册的不同 怎样展开典型案例分析的? ?通过总述,提出问题,引出案例 ?“见事见理”,即具体分析案例时,将其置于一般原理之中,夹叙夹议 ?“进得去,跳得出”,即详细展开案例分析,但着眼点不在案例本身,而能迁移、扩展运用到其他区域 说明:所选案例材料只是为了分析问题,本身不作教学要求 ?对课文主干部分案例的学习,要把握其案例提示出的思想方法;对课文拓展部分案例的学习,要把握前面学到的思想方法的运用。 地理事实 自然 经济 社会 技术 …… 主导因素 位置/区位 发展/变化 分析 例1 拓展案例分析,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西非萨赫勒地区 荒漠化的防治 河流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为例 澳大利亚达令—墨累河的开发 * * 继承 ? 发展 ? 创新 ( 之三) ▲《地理》必修3章节框架分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总主编 樊杰研究员 韦志榕编审 《地理》必修3的章节框架分析 ?《地理》必修3的体系结构 ?《地理》必修3的主要特点 ?《地理》必修3的设计特色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联系与区域 协调发展 从区域内到区域间 从自然到经济 《地理》必修3的体系结构 《地理》必修3的主要特点 1. 从地理的视角出发, “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念贯穿始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平衡的观点渗透在不同的主题中。 2. 教学内容以案例分析为依托,基于“进得去,跳得出”的编写原则,通过案例分析,适当体现区域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思路,“见事又见理”。 3. 教学内容的组织突出拓展性,“收”“放”有致,一方面减少单一案例分析可能带来的某种局限性,另一方面提供了知识和能力迁移的平台。 教材中案例拓展一览表 东亚地区 产业转移 我国西电东送工程 我国西气东输工程 资源的跨区调配 我国长三角、全国其他地区的城市化模式 我国珠三角 区域工业与城市化 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美国玉米带 我国东北地区 区域农业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俄罗斯伏尔加河 美国田纳西河 河流综合开发 我国内蒙古东部地区 我国山西省 能源资源开发 我国西双版纳雨林生态农业 亚马孙热带雨林 森林保护和开发 非洲撒赫勒地区 我国西北地区 荒漠化 延伸地区/事件 主要分析区域/事件 主题 《课标》模块3和《地理3》相对应 主要在第一章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中落实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五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2.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地理》必修3的设计特色 教科书对《课标》要求的落实:第一章 区域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空分析) 环境差异影响 (长三角与松嫩平原比较) 发展历程影响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RS GPS GIS 灾害监测98洪水 地理定位 香港城市管理 概念 落实课标第三主题: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内容调整:本主题“产业转移”内容作为第五章内容 第三主题内容放入本章中 第一章结构 ?深刻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地理思想及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如区域差异、因地制宜 、区域发展等观念;从空间和时间等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 ?善于联系以前学生学习过的知识分析问题,这实际上是一个复习-归纳-整理思路-巩固提高的过程。 ?理解教材对课标内容的调整。 例1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