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学教学情境设计的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关数学教学情境设计的思考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有关数学教学情境设计的思考 河北省衡水市彭杜中心校 辛春丽 新的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发生变化,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老师也不再是满堂贯,角色变化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学习目标的完成,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努力来实现的。在课堂里要让学生注意力时刻保持高度集中,这是每一位教师一直以来,所致力追求的。想让学生的学习欲望经久不衰,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课堂里能抓住每一个教学的契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要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课堂,就必须考虑课堂上学生的活动,要善于组织、引导学生的活动。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学生的活动应 该从头到尾,贯穿其中。针对学生的活动我就平时的教学经历,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设计“情境”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深刻说明了设疑与思考问题的紧密联系,只有设疑,学生才能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思维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以疑激情,使学生处于想解决问题,但靠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矛盾中,跃跃欲试。 新课伊始,教师创设有疑问且有情趣的问题情境,对整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新课引入过程中,创设这样的情境:(师)请第四排第三列的同学站起,(同学站起后),(师)这是用几个数说明了他的位置?同学们能说一下自己在教室的座位位置吗?学生根据设疑,认识到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发现现实世界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直观形成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为建立坐标系打下基础。然后,进一步设疑:在现实生活中,用某一对数来确定某一个位置的现象还有吗?通过创设这一设疑式情境,把学生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问题的迫切心情,使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学习有了主动性、积极性。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的应用就在眼前,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意识。 创设设疑式情境,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处都可以设疑。这样,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时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开动脑筋,创造的灵感和顿悟不断产生,尝试探寻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到了知识,提高好能力。 二、设计“情境”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认知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启发和诱导.因此,在进行教学情境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诱发学生在认识问题上产生“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遗憾的是,目前的教学情境的设置,有些重“教”轻“学”,只重视教师把教材教好,而忽视研究学生如何把知识学好,尤其是忽视“教”如何为“学”提供足够的方便和可能. 如“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公式推导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对Sn=20+21+22+…+2n-1的结果进行猜想: 由S1=1,S2=3,S3=7,…,猜想20+21+22+…+2n-1=2n-1.进一步在教师的适时引导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可得出: 30+31+32+…+3n-1=3n-12; 40+41+42+…+4n-1=4n-13. 再猜想出更一般的结论:1+q+q2 +…+qn-1=qn-1q-1(qne;1). 此时,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也呼之即出:a1+a1q+a1q2+…+a1qn-1=a1(qn-1)q-1(qne;1). 最后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多项式的变形,引出错位相减法. 这样的教学设计,看起来很完美,应用了猜想——归纳——得出结论.但确确实实削弱了本节内容学生所学之所需:一种数列求和的重要方法——错位相减法(本质是什么).原因有两点:一是其猜想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二是当公式一旦得出,让学生再进行探究,学生就失去了探究的动力,注意力也会有所下降,从而削弱对错位相减法本质的掌握. 三、设计“情境”要为新旧知识的衔接创造条件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某一新的数学知识之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这个结构往往距新知还有一段距离,即或就是一步之差,教学也要要求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设计恰当的内容,充当新旧知识链结的“亚目标”,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这个“亚目标”叫做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知识的有效链结创造条件,为实现新知的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