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集体建设.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小学班集体建设

中小学班集体建设? 第一节 班集体性质与构成要素 一、对班集体的认识 (一)对待班集体的不同观点 目前,在有关班级的专门研究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把班集体混同于班级群体。认为只要学生按照相应的学年制度,由学校预设地划归到某一个班级的群体之内,就自然形成了班集体,这是一种自然主义观点。在班级发展过程中,上文已经作了分析,它要经历由松散型到合作型,再到紧密型层层推进的过程,但并不是每个班级都自然而然地达到紧密型发展水平,它要有一个科学的管理过程。 2、把班集体等同于教学班。认为班级是因为教学内容传递的需要而使学生走到一起,围绕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学生群体就是一个班集体,班集体因教学而存在,因教学内容程度的变更而解散或重组。班级工作在于搞好教学,而不是各种活动的开展,取消了各种活动在学生发展中的价值,也就在观念上逐渐形成了一个教学群体就是一个班集体的认识。 3、认为班集体是教育对象的集体。这种观点承认班级中存在着人为的建构过程,班级只有通过一定的手段,经过管理才能由无序走向有序,但认为班级的管理是班主任的事务,学生群体处于被管理状态,从而把学生放置在客体的位置上加以考虑,使班级失去了自组织功能,没有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如1952年中央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试行)》《小学暂行规程(草案试行)》到1963年中共中央颁发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与《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都明确规定了班级是学校实现教育、管理与指导的对象。 4、把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唯一管理者。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离开了教学活动班级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之间、学生与班主任之间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交往,而一旦基于教学形成班级以后,学生群体就会逐渐形成自组织特征,不断扩展活动范围,不会仅局限于教学活动本身。但这种活动始终是以教学活动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因而,班主任在学生班级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关系如何,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会影响到学生带着相应的情感投入到班主任班级管理之中,最终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及人格的发展。教学不是一个纯粹的知识传递,班主任需要在教学中加强教学管理,需要在课外对学生多加关爱,班主任同科任教师一起都有承担管理的职责,那种把班级管理看作是班主任的专职,而排除其他教师参与的认识是极为片面的。 5、把班级的管理与德育放在首位。班主任是专职管理人员,其目标在于实现学校的德育目标,班主任工作在形势政策方面起着上传下达作用,发挥政治教育的优势功能,切实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为此,班主任严字当头,把学校的规章制度无限放大,充分利用手中的先赋权利,不准学生越雷池半步,进行空洞无物的说教。 (二)原因分析 上述对班集体的地位、职能及价值的不同认识,反映了认识主体不同的心理取向。由于认识主体经验特性,缺乏更为科学而全面的班级理论研究,造成在班级认识上的差异,形成关于班集体价值、地位及功能的判断标准,导致了班级认识上盲人摸象的结果。究其原因来看,主要在于这样几个原因:首先是认识主体理论研究不够。把班级管理看作是伴随教学而自然生成的事情,无需太多的理论研究,以前如此,现在依然如此,从经验中就可以找到管理的方法。其次是应试教育思想占主导地位。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班级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理应以教学为主,班集体也就在教学中形成,无需更多的管理因素,应试的指挥棒引导着学生学习与生活,班集体就是围绕着学习而走在一起的群体。再次,班级自身的复杂性。学生群体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集合在一起,产生了群体所具有的各种行为与特征。同时,由于学生年龄的特殊性,他们在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学生群体集理性与情感为一体,而且在某个时期学生的情感因素更强,同龄群体的交往需求更加强烈,由于这种交往功利性较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兴趣和情感交往占据垄断地位。可以说,学生群体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对班级管理的复杂性,它不是教育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独自能够解决的,需要利用多科研究成果增强管理的科学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集体建设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班集体的性质 集体一词在我国同社会主义性质所确定的道德原则相联系。正是在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前苏联马卡连柯与克鲁普斯卡娅和加里宁等人在20世纪20、30年代创立了集体教育理论。马卡连柯指出:“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主体。”提出了集体与学生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集体通过教育而形成,反过来,集体又可以作为主要影响力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教育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集体,不仅要教育学生本身,而且也对集体施加影响。不过,马卡连柯这里所谈的集体是放在一个大环境中来描述的,并没有过多地针对班集体,没有深入地从其它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