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保护白鳍豚
白鳍豚 ——在我们母亲河里成为传说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科1201 刘欢 物种介绍 濒危原因 物种现状 保护措施 白鳍豚(学名:Lipotes vexillifer)亦称:白鳍鲸、白鳍、江中华江豚等,是中国特有的淡水小型鲸类,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有恒定体温,总是在36℃左右,仅产于长江中下游。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白鳍豚自成一科,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2007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白鳍豚 白鳍豚又名白鱀豚(淡水鲸类) 白鳍豚-详细介绍 详细介绍 外形 特征 分布 范围 生活 习性 生长 繁殖 身长1.5—2.5米,体重100—150千克,吻部狭长,前端略上翘。喷气孔纵长,位于头顶左侧。眼极小,耳孔呈针眼状。背鳍三角形,鳍肢较宽,末端钝圆,尾鳍呈新月形。 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及与其连通的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等水域中,通常成对或10余头在一起,喜在水深流急处活动。现有数量稀少,面临灭绝的境地。 喜欢群居,尤其在春天交配季节,集群行为就更明显。每群一般2-6头。其活动范围广,但对水文条件要求较高,经常在一个固定 区域停留一段时间,待水文条件发生改变后, 又迁入另一地域. 雌兽一般在6岁达到性成熟雄兽为4岁。成年白暨豚每年发情两次,分别在3月至5月,8月至10月。孕期为10至11个月,一胎一仔,偶有两仔。野生状态下,成年白暨豚雌雄比例为1:1,但雌兽怀孕率一般仅为30%,自然繁殖率很低。 白鳍豚-物种现状 二十世纪50年代时,长江中尚可见到较大群体,但此后白鳍豚的数量却急剧下降,在沿江湖泊和支流中消失,长江中的个体己不足100只,仅残存在长江中游的枝城到南京一段。据报道,1980年代初有400多头,1986年减至300多头, 1990年调查时有200多头,至1993年为130多头,到1995年不足100头。1986年,捕捉到一头雌性幼豚,两年半后,这头雌豚死于肺炎。。 2006年,在白鳍豚的栖息地长江对淡水豚类进行的一次考察最终无功而返。 2007年8月8日,一次重新评估中,白鳍豚被贴上了功能性灭绝标签。 白鳍豚-物种现状 2002年7月14日上午8时25分,世界惟一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去世了。? “淇淇”走了。走得那样突然,那样悄无声息。 淇淇死后制成的标本,现放置在武汉白暨豚馆供游客参观。 到底是谁在威胁 白鳍豚的生存? 白鳍豚-濒危原因 酷捕滥捞,经常误杀白鳍豚。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日渐压缩白鳍豚的生存空间,破坏其栖息地,并阻断白鳍豚的洄游路线。 渔民捕捞作业对白鳍豚的误伤屡见不鲜。 繁忙的水上交通威胁着白鳍豚的安全,航道的日益繁忙使白鳍豚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 船舶的噪音污染,使白鳍豚的生活彻底打乱,干扰了他们的的声纳系统 白鳍豚-濒危原因 白鳍豚-保护措施 1978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成立白鳍豚研究组。正式开始白鳍豚的科学研究。国务院颁布了《水资源繁殖保护条例》、《关于严格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通令》,都把白鳍豚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1979年,中国宣布白鳍豚为濒危物种。 1980年,湖北省政府发布了《关于保护珍贵动物白鳍豚的布告》。 白鳍豚-保护措施 1992年,农业部批准建立湖北石首天鹅洲和湖北洪湖江段两个国家级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并批准建立湖北监利、湖南城陵矶、江西湖口、安徽安庆、江苏镇江5个保护站。 1993年,在南京召开了保护白鳍豚国际会议。 1996年2月,农业部召开关于保护白鳍豚紧急会议,商讨保护对策。12月25日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正式成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