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安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比较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比较研究

安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比较研究文 / 马慧敏一、引言三次产业分类是英国经济学家 A. Fisher 于 1930 年代提出 来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基本上是按照三次产业的发展顺序进行 的, 一个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这个地 区的现代化程度。2005 年, 安徽地区生产总值居全国第 15 位, 比 上一年下降一位。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 14 位( 安徽统 计年鉴 2006) , 与上一年排位相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安徽还 是一个农业大省,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还是偏高。2005 年, 第一产 业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 9 位。随着经济的发展, 第二、三产业所 占的比例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增加。“十五”时期,安徽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0.6%, 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0 年的 25.6∶36.4∶38.0 变化为 2006 年的 16.7∶43.3∶40。可以看出, 在这六 年时间里, 安徽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主要研究安徽各 个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 是未来一段 时期的发展重点, 对分析安徽本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指明未来的 发展方向, 乃至制订中部崛起的战略, 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 意义。从地理位置来看, 安徽地处江淮分水岭, 其南北差异比较明 显。境内拥有长江、淮河两大水系, 其东部紧邻江浙, 西部与鄂豫 交界, 属于典型的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过渡地带。从目前的经 济发展形势来看, 安徽各地区的发展各具特色。沿江一带的经济 发展情况受长三角的纵深影响比较明显, 制造业的发展步伐相 对较快, 如芜湖的汽车制造, 马鞍山的钢材加工, 铜陵的有色金 属冶炼等等。而沿淮淮北一带, 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 比较重视 本地优势, 各自创立了一些自身的特色品牌, 比如蚌埠的粮食加 工, 亳州的中药药材, 宿州的农产品深度开发等等。按照产业链 升级的趋势, 在未来, 安徽经济会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从另外一 个角度, 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来说, 长三角的发展也离不开安 徽经济的发展。在东部沿海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 安徽经济应 该向何处去, 是安徽各地区都必须优先考虑的一个问题。和全国的经济形势一样, 安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 参差不齐。有的地区农业比较发达, 有的地区则强调工业的发 展。显然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并不能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全 貌。不过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 第三产业是吸收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按照第三产业本身的特点, 作为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的标志, 考虑第三产业的发展, 也可以从一个侧面来反映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尤其在当前, 当中国制造在全球经济发展中 起到重要影响时, 怎样从核心竞争力入手, 转变经营机制, 把我 国从制造业基地转变成研究与发展中心, 这实际上是中部崛起 的千载难逢的机遇。所以, 长三角的发展模式并不需要照搬照 抄, 中部地区崛起的过程中, 如果能够做到与东部地区取长补 短, 利用自身独有的劳动力优势与资源优势, 做到“东部制造, 中 部创造, 西部再造”, 或许能避免相关产业的重复发展, 而且能发 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安徽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也不均衡, 如果从 各方面来进行分析, 可能以偏概全。鉴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能从某 些方面反映经济结构的合理性, 因此, 我们仅仅就安徽各地区第 三产业的发展情况来进行分析。目的是弄清各地区第三产业的 现状, 以利于针对各地区特点制定下一步的发展规划以及经济 发展方向。二、模型的建立与数据的搜集整理根据我国对第三产业的划分, 第三产业涵盖的范围比较广 泛 。它 主 要 包 括 交 通 运 输 、邮 电 通 讯 业 、商 业 饮 食 业 、金 融 保 险 业、旅游业、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其他社会公共需要部门等。本文 拟从中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指标, 首先利用这些指标对安徽省 各市进行聚类分析, 从而把发展情况相似的归为一类, 分别分析 各类的特点, 以了解安徽各市第三产业的大致情况。然后再对各 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行因子分析, 同时采用因子得分法将各市 进行分类排序, 以反映各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按照我国第三产业的分类标准, 我们选取 2005 年安徽省 17个 市 的 14 个 主 要 指 标 进 行 分 析 ( 资 料 来 源 : 安 徽 统 计 年 鉴2006) 。这 14 个指标基本包括第三产业构成的几大方面, 反映了 第三产业发展的大致状况, 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 14 个指 标分别为营运汽车拥有量、民用运输船舶拥有量、邮政业务总 量、移动电话户数、固定电话户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 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国内旅游总收入、中学在校学生人数、财 政收入、医院床位数、医生人数、“三废”综合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