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性别与媒介.ppt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性别与媒介

一、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的理论构建1、女性主义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指女性的社会平等与个性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女性主义涵盖并超越了两性的权力关系,更加关注性别冲突的多层次内涵,这是国内目前多用女性主义一词的原因。女性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产物,是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和意识形态,旨在反对包括性别歧视在内的一切形式的不平等。2、历史 女性主义思潮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时期。人文主义者针对封建等级制和宗教神权至上,提出的“人权”观念已经潜在地包涵了“女性人权”的不安定因素在内。当“人人平等”的口号日益深入人心之时,“男女平等”问题的提出已经不可避免。有组织的妇女解放运动的萌芽也在19世纪开始出现,1848年,第一届女权大会在美国纽约州召开。20世纪初期,“男女平等”的主张得到了包括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某种程度的响应。英国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 Virginia Woolf)早在1929年就写出了题为《自己的一间屋子》的文章,作者抨击了无处不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并分析了女性若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社会前提条件。法国的女哲学家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在1949年出版了《第二性》。将女性主义思想大大深化了一步。她的“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成”的观点至今仍有十分广泛的影响。这两位女性的思想对以后的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产生了重要的引导作用。20世纪60、70年代,西方的女性主义运动进入第二阶段,也被称为“新女性主义”。这场波及欧美许多国家的女性主义运动,一开始就与黑人民权运动相结合,后来又与反战和平运动遥相呼应,其声势与影响均非上一阶段女性主义运动所能比拟。更重要的是这一阶段的女性主义运动非常注重理论建设,并与20世纪以来各种西方哲学思潮和众多学术流派密切相关。其主要的特征是对于男权中心主义的全面清理批判与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女性主义思想逐步开始由思想与学术边缘进入主流话语区,并在空间上迅速扩展到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欧美各个综合性大学也纷纷建立各种和教学学科与科研机构。理论发展第一阶段西方女性运动以追求妇女的社会权利为目标,及至本世纪初,这场运动以西方社会关于妇女财产权、选举权等法案的通过而胜利告终。但最终,西方男权社会意识通过对“女性气质”的规定和宣扬,使妇女自动选择回到家庭中去,甘心于受支配的附庸地位。 这一阶段女性主义运动的理论标志,是1970年出版的凯特?米利特(Kate Millett)的《性政治》( Sexual Politics,又译“性权术”)一书。在这本书中,米利特从政治的角度看待两性关系,认为历史上男性和女性的关系一直是一种权力支配的关系,它是我们文化中最为根深蒂固的压迫关系。她从意识形态、阶级关系、教育体系以及文学艺术`生物学、社会学、史学`经济学、人类学、性学和心理学等方面对男权中心主义意识进行了全面的理论清理,并对亨利?米勒、劳伦斯等著名作家小说中的男权意识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无情的批判。她认为性别与“种族、阶层和阶级”一样,具有“政治的”属性。该书的第三部分重点阐述了女性主义批评的基本主张。她指出男性作家对于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男性批评家对于女作家的作品,都自觉不自觉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说话。并且这种男性对于女性的话语霸权也被很多女性习惯性地加以忍受。这本书被视为第二阶段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形成的标志。“社会性别”(gender,或译文化性别)是西方第二阶段女性主义思潮的核心概念。它将传统被视为自然天成的男女性别角色,解析为“生理性别”(sex,或称“基因性别”)与“社会性别”两部分,由此将性别差异的社会文化意义从其所依托的生物性载体中分离出来。(文化研究)二、传播研究中的女性主义主题1、刻板形象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过于简单化的、滞后于现实变化的以及概括性的看法”。媒介的商业化追求,使得媒介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加强对刻板形象的表现。主要使用量化的内容分析方法。研究得出的结论大多是,男性主导各种媒介。媒介生产或者是媒介内容所再现的妇女形象太少。或者说,媒介内容倾向于再现由丈夫、父亲、儿子、老板或者其他男性所界定的年轻的、符合传统审美倾向的美丽女人,她们形象被塑造成被动的、消极的、屈从的和依赖的。女性刻板形象的变化:70年代,早期美国妇女的媒介再现是以男性性伙伴、生育者、哺育者为基础,在异性爱取向、男性气质话语中对女性做出界定。80年代,美国妇女是一群极具商业利益的消费者。也是广告说服的头号目标。家庭主妇和消费者。(VISA)90年代至今,刻板印象相对减少,性别在大众媒介中再现更加复杂。提出广告中色情的吸引。詹森(批判的传播理论)认为媒介再现的妇女形象与思想完全由男性气质的文化价值观所殖民和定义。美国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