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理论--幼儿教育.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理论--幼儿教育.ppt

外表一事实区分任务 外表一事实的区分任务就是向儿童呈现一块外面涂得像一块岩石的海绵,让被测儿童判断“看起来像什么”和“实际上是什么”。 结果3岁儿童会坚持说这个物体实际上是海绵,而且看起来也像海绵。3岁儿童不能从两个方面同时表征物体 实验结果分析: 五、心理知识发展的理论解释 (一)理论论(Theory Theory) 人们的心理知识逐渐形成一个象理论一样的知识体系(主要是心理因果关系),并根据这个理论解释和预测人的行为。但该理论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科学理论,而是一个日常的框架性的或基本的理论。 经验有助于修正儿童的心理理论。 ?:难以解释婴儿最初心理知识的获得。 (二)拟化论(Simulation Theory) 认为儿童通过角色扮演和拟化过程(即将自己置身于他人的位置)来获得对心理状态及其与行为间因果联系的认识。 拟化论也假定经验起着某种重要的作用。 ?:对自我心理内容的认识,是否必然早于对他人心理内容的认识? (三)模块论(Modularity Theory) 指引心理理论发展的是神经成熟,而不是来自理论的修正。心理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具有范畴特性的模块的相继神经成熟而实现的。 心理是由遗传上规定的、独立起作用的、具有特殊目的的“模块”(或输入系统)所组成。 模块是先天的,有固定神经结构,是领域特殊的。 ?: 社会经验对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如何? 六、儿童对其他心理状态的认识 愿望: 年幼儿童用手指或其他非言语姿势表达想要的。 2岁时,使用语言(想要) 3岁的儿童不仅仅能够正确地使用一些愿望的术语,有证据表明他们似乎同样能够领会愿望、结果、情绪和行为暗示中的一些因果关系。(得到即开心) 情绪: 婴儿的社会性参照 30个月时,谈论自己或他人的这些情绪的起因和结果;这些原因的陈述可能涉及过去和将来,以及当前和想象的情境。 情绪概念从笼统的“觉得好”和“觉得不好”,演化到一系列分化了的情绪。 逐渐认识到隐含于情绪表现规则中的,情绪与行为之间更为复杂的关系(喜怒不行于色); 学会隐藏某些情绪的表露; 到儿童中期,可能会认识到总是掩饰或压抑不满情绪的极端做法是不合适的。 知识: 先于对信念和错误信念的认识(实验) 三种不同的水平:认识知识与无知之间的差异,以及知或不知的原因;对自己和他人知识内容的表征,其事实上是信念或错误信念的表征;对知识获得的起源和过程的认识。 第一种水平:知觉和知识之间的因果联系(盒子) 第二种水平:观点采择研究中自我中心的新解释 第三种水平:知识是how、when、where习得的(认识源;难以区分心理和现实的作用) 表征既可以与客观实际相一致,又可以不一致, 理论。 在不一 致时,就会出现错误信念。那么为什么会在ToM的错误信念测试中出现不能通 过的现象呢?3岁儿童知道表征的状态,但不知道这种误表征的状态。所以在错 误信念测试中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理解,就根据是否直接满足愿望来思考,而 不能了解自己和别人思考问题时可能依据的是一种错误的知识状态。 表征既可以与客观实际相一致,又可以不一致, 理论。 在不一 致时,就会出现错误信念。那么为什么会在ToM的错误信念测试中出现不能通 过的现象呢?3岁儿童知道表征的状态,但不知道这种误表征的状态。所以在错 误信念测试中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理解,就根据是否直接满足愿望来思考,而 不能了解自己和别人思考问题时可能依据的是一种错误的知识状态。 例子 * 儿童心理理论 (Theory of Mind 1 2 3 4 5 目录 6 一、什么是心理理论? 目前在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对心理理论概念遵循广义和狭义水平加以理解。 狭义: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感知、意图、愿望、情绪、信念等)的理解,并由此预测和解释他人的行为。 广义:泛指任何发端于婴儿阶段与心理有关的知识,例如注视跟随、早期对他人意图的理解等。 “你 能 把 盐 递 给 我 吗 ?” ——面对这个问题,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A、把它看作一般疑问句,然后仅回答“能”,不作出任何反应。 B、把它看成要盐的间接要求。 内心愿望的外显:对B的选择说明个体具有了一定的“心理知识”——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推测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 “ want;think;know;remember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