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标志立法保障探微
周 琛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环境标志制度架构起发展循环经济与保护环境的政府、企业与社会的“三位一
体”的制度设计模式,它的运行将三者的行为共同纳入到法律调整的范围内,有力地推进经
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战略的实现。我国的环境标志制度起步较晚,相应配套立法也相对滞
后,特别是作为具体制度保障的法制建设内容、体系不健全。这直接导致了环境标志法律地
位的不明确,相应的规则体系也缺乏权威性与可操作性。基础理论研究的缺乏加之形势发展
的迫切需要亟待进一步细化和深化相应的制度建设。本人拟从立法保障的角度进行解读,集
中阐释了法制化对于环境标志制度的促进及基础性作用,以此为前提,笔者结合我国环境标
志立法之发展现状,针对相关的法律问题,尤其是如何加快立法领域环境标志制度化建设的
步伐,进行了初步而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环境标志 法制化 可行性 立法保障
环境标志制度是调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塑造生态消费行为的一种理想制度,它对相
对人行为的调整主要是通过对收益的影响引导其进入法律调整预期的行为模式,从而使得政
府的环境管理由单纯的强制性行政管理逐步转化为强制性和指导性相结合:整个法律运行机
制不是对抗的过程,而是各参与方基于自愿做出的合作性选择。该制度带来的结果是环境保
护的动力在政府、公众双方之上又增加了企业的力量,使得法律的天平更倾向于环保。环境
标志制度架构起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政府、企业与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制度设计模式,它将
三者的行为共同纳入到法律调整的范围内,有力地推进循环经济和环保事业的发展。
一、环境标志运行法制化之可行性
作为“舶来品”,环境标志制度的实行和相关立法的启动需要一定的社会背景,即与
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它的采用和推行应当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
第一、政策倾斜,即政府在落实环境标志中的意愿导向。环境标志的颁发与环境决策
的导向越发密切。环境标志本身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同时又为环境决策服务。根
据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由政府负担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全部费用确有困难,不过政府可在
其他方面为环境标志实施作大量工作政府。除了为环境标志制度提供法律、组织机构、人员
等方面保障之外,还可从经济、计划、技术、物价以及金融、工商、税务等方面制订相应的
倾斜政策,支持环境标志制度推行。 譬如:给予申领环境标志的企业优惠的贷款条件、政
府采购优先考虑等经济政策扶持;对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做出突出贡献的环境标志企业,政
府应当定期评定并予以奖励,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环保形象。此外,政府作为社会公众马首
是瞻的权威机构,可在自身贯彻执行环境标志制度上发挥良好的垂范作用,于日常工作中自
觉遵循绿色行政规则。
第二、技术条件,即企业拥有高新的环保技术支撑。不断深化的市场竞争是环境
标志兴起的经济动因。目前,环境标志产品不仅本身要符合质量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及
回收处置整个过程中也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标准。这些技术标准的存在,决定了企业要想参
与市场竞争并申领到环境标志必须拥有强大的环保技术支撑,包括清洁生产技术、无害化处
理技术、回收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等。 没有这些技术作为支撑,实行环境标志制度好比
无的放失,而相关的立法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第三、社会动力,即公众普遍具有环保意识参与绿色消费。20世纪90年代,以保护
环境为宗旨的绿色消费浪潮迅速兴起,以不可遏止之势席卷全球。人们不再单纯地注意产品
的使用价值或外观包装,而开始更多地关注产品的环境质量,从而选择对自身健康有益、对
生存环境无害的商品。环境标志的出现正适应这一社会需求,消费者通过选购、消费、处置
403
商品等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进环境保护活动。倘若社会公众不具有环保意识或环保
意识不高,影响企业的生产就无从谈起。有此可鉴,环境标志制度的运行依赖于社会公众对
产品的选择来影响企业的生产行为。
二、我国环境标志法制化的发展现状
(一)国内环境标志相关政策依据
中国环境标志是在响应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在国际
环境标志运动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国家环保总局一直把推广环境标志工作作为实施环境保护
基本国策、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发展循环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环境安全和环境法的价值追求(1)研究.pdf
- 环境安全和环境法的价值追求(2)研究.pdf
- 环境安全和环境法的价值追求研究.pdf
- 环境安全立法与人为环境灾害责任保险研究.pdf
- 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监测在小儿急性淋巴白血病化疗中的应用三种制剂中氨苄西林生物利用度比较研究.pdf
- 甲撑双24二叔丁基苯氧基磷酸铝的合成研究.pdf
- 环境变化对含姜石黏性土性质的影响研究.pdf
- 环境变化条件下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的审计权及其实现形式研究.pdf
- 甲睾酮在四种反应体系中C12位脱氢反应的研讨.pdf
- 环境标志——21世纪的绿色通行证研究.pdf
- 2025年重庆电讯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测试题库必威体育精装版.docx
- 2025年海南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测试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开封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云南省思茅市单招语文测试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测试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河南省焦作市单招语文测试题库必威体育精装版.docx
- 2025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单招(语文)测试题库必威体育精装版.docx
- 2025年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测试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福建省龙岩单招(语文)测试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必威体育精装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