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4讲经络学说20140305PPT
第四讲 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的一种基础理论。经络与脏腑理论共同构成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
经络学说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断和防治各个方面,与阴阳五行、脏腑、精气血津液等理论相互辅翼,深刻地阐释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对临床各科,尤其是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等,都起到极其有效的指导作用。;;一、 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与十二经脉的比较;;;①系统阐述了十二经脉的理论。《内经》对十二经脉的起止、具体循行线路(包括内行线和外行线)及其与相应脏腑的“络属”关系;十二经脉首尾相接及气血在经脉中运行“如环无端”“周而复始”的状况;十二经的生理功能及十二经标本,根结之间的上下、内外对应的联系;十二经脉和脏腑功能发生异常时所出现的病候等都作了系统而又详尽的记载。
②散载了有关“奇经八脉”的一些内容。《内经》全书虽然没有出现“奇经八脉”的字样,但对奇经八脉中冲、任、督三脉的起止,循行路线,生理功能和有关病候,在不少篇章中进行了讨论。对带脉、维脉和阴阳蹻脉的部位、功用也作了大致的描述。;;;(二) 经络学说形成的主要基础 ;;;;;;十二原穴;古人建立经络学说的基础,还和穴位主治功用的归纳有关。这是一个从不经意或偶然发现某个部位被刺激后,可使一些病痛消失,到认识某些部位具有的治疗作用,并在医疗实践中反复应用;从用“砭石”治疗到用金属针准确刺入某“点”进行治疗的漫长过程。随着“穴位”发现越来越多,医疗经验越来越丰富,进而就会发现,某些具有相同或类似主治作用的穴位往往聚集于某一条线上,这就形成了“线”的概念。这样反复印证,由“点”到“线”,便形成了经络的循行线路。当然,“穴位”的界定和经络学说的形成,也离不开当时的解剖和生理知识。;;;;阴阳属性归类举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特性及归类方法 ;;(三)经络学说的发展 ;;太仓(中脘):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季胁(章门):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尖处。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绝骨(悬钟):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杼: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膻中: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 宋、元时期,经络与针灸临床更有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王惟一根据经络学说的分经布点,主持铸造经络穴位模型“铜人”两具,并编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较甄权的《明堂图》又前进了一步,统一了宋以前各家对经络和腧穴的某些不同看法,在经络针灸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金时代,金·何若愚写成《流注指微赋》,经阎广明注解,扩充有关内容而成《子午流注针经》,这是在当时“顺时而刺”思想影响下,研究气血运行与时辰相关的一本著作,是后世按时取穴的重要依据。元代忽泰必烈,则禀承当时已出现的任、督与十二经并重的学术思想,著有《金兰循经》一书,将十二经发展成为十四经体系。尔后滑伯仁在他的《十四经发挥》中,进一步明确论述了十二经脉和任、督两脉气血运行的关系;首次提出“十四经”的命名;着重对十四经的分布、循行路线及全身647个穴位进行了考证,发挥了十四经理论,对经络学说的发展影响甚为深远,《十四经发挥》也因此成了后世研究经络、经穴的主要参考书。;;明代,是经络学说发展的旺盛期,著述颇丰。李时珍对古代奇经八脉文献进行汇集、考证,著有《奇经八脉考》一书,对研究奇经八脉大有裨益。他的“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的观点,对探讨经络学说的起源颇有启迪。;;;;;;二、经络系统简介 ;三阴三阳;;经络系统简表;;;(一) 十二经脉;;1、命名原则及名称;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2、走向、交接、分布、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1)走向和交接规律;手足阴阳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 (2)分布规律;(3)表里关系;;(4)流注次序;;;本经共有11个穴位。其中9个穴位分布在上肢掌面桡侧,2个穴位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末穴少商。本经腧穴可主治呼吸系统和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例如咳嗽,喘息,咳血,胸闷胸痛,咽喉肿痛,外感风寒及上肢内侧前缘疼痛等。;;太阴肺经病候;;;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经过手背行于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下行入锁骨上窝(缺盆),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大肠。
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人中,至对侧鼻翼旁(迎香穴),交于足阳明胃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