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绪论..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诊断学绪论.

中医诊断学 主讲教师 陈锐 概 述 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原理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一、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1.医家扁鹊通过“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而“言病之所在”。 2.《黄帝内经》诊法上涉及望神、察色、闻声、问病、切脉等内容。 3.《难经》认为望、闻、问、切四诊是一种神圣工巧的技能。提出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 4.汉代:西汉名医淳于意创立“诊籍”,开始病人的姓名、居址、病状及方药等,作为诊病的原始资料。 5.晋代:王叔和所著《脉经》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6.隋代:巢元方编撰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诊断的专著。 7.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病因辨证理法比较完备的著作。 8 .南宋施发的《察病指南》是诊法的专著,并绘脉图,以图示脉,颇具特色。 9.元代:敖氏著《点点金》及《金镜录》,为论舌的第一部专著。 10.明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取诸家脉学之精华,详述二十七脉;本书介绍28种脉象。 11.清代:张登所辑《伤寒舌鉴》载有舌图120幅;清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创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创温病的三焦辩证。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诊察病情 判断病种 辨别证候 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专业基础课 主干课程 中医临床各科 诊 诊察了解 断 分析判断 桥梁 中医诊断学 主要内容 四 诊 检查病人,收集 病情资料 辨 证 对病情资料进行 辨别、综合、分析, 判断为何证 病案书写 病人诊疗情况 的书面记录 辨 病 对疾病病种 作出病名诊断 四 诊  诊法 临床用以检查病人,从而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 1、望诊 2、闻诊 3、问诊 4、切诊 四诊合参 望 诊 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身体局部及分泌物、排泄物的外观变化,从而获得病情资料的方法 全身望诊 神、色、形、态 局部望诊 头面、五官、躯体、      四肢、二阴、皮肤等 望排出物 痰涎、呕吐物、二便 望小儿食指络脉 望舌 闻 诊 听声音 语声、语言、呼吸、 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 嗅气味 病体之气、病室之气   医生通过听觉和嗅觉,辨别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等声音,身体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的气味,从而获得病情资料的方法 问 诊 一般情况 主诉 促使病人就诊的最感痛苦的症状或     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现病史 发病情况、病程经过     诊治经过、现在症状 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庭史 病人或陪诊者 有目的地询问 切 诊 脉诊 脉象 按诊 触、摸、按、叩 按胸胁、按脘腹、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 症状 病人自己感觉到的身体不适及异常变化 体征 医生检查病人身体所发现的异常征象 最有价值的病情资料 中医诊断病证的基本依据     证候  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反映,它以一组相关的症状和体征为依据,不同程度地揭示出患者当前的病机 症 证 症 证 病 辨 证 病 辨 证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四诊收集到的病情资料进行辨别、分析、综合,判断其证候类型的思维过程,即确定现阶段属于何证的思维加工过程        整体、动态、个体      疾病 病因 + 病机(正邪斗争、阴阳失调)       病变全过程  具有自己特定发展规律 具体表现 若干特定症状+不同阶段前后衔接的证候 1. 司外揣内 2. 见微知著 3. 以常达变 4. 因发知受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司外揣内 “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   《丹溪心法》 望面色 听声音 问二便 切脉象 触肌肤 司外 体内的病理变化 病人的外部表现 揣内 整体观念 普遍联系 见微知著 局部的、微小的变化 整体的、全身的病变 酒糟鼻 肺胃湿热侵入血络 疖  外感热毒或湿热内蕴 生物全息论 生命全息论 以正常的状况为标准,发现太过或不及的异常变化 以常衡变 原理: 以健康人体的标准或状态去衡量病人,发现 病人异常之处及病变之所在。 “五色脉变,揆度奇恒” 《素问·玉机真脏论》 因发知受 发:人在疾病中出现的全身性反应。 受:感受的邪气和机体的状态。 因发知受:根据机体在疾病中的反应方式,确定疾病的性质。 1. 整体审察   2. 四诊合参  3. 病证结合  4. 动静统一    四、中医诊断的基本法则    整体审察 整体观念在中医诊断学中的集中体现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天人相应 四诊合参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