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细胞生物学(中山大学)第八章 细 胞 核.docVIP

医学细胞生物学(中山大学)第八章 细 胞 核.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 胞 核 核质比=细胞核体积/(细胞体积-细胞核体积)-------核质比大代谢活动丰富 只有在间期才能看到完整的细胞核,间期核由:核膜、核被膜、染色质、核仁和核基质等构成 核 膜 DNA复制、RNA转录与加工在核内进行,蛋白质翻译则在细胞质中进行。 核膜的化学组成 核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脂类,此外,还有少量核酸成分 核膜所含的酶类与内质网极为相似 核膜:外膜(厚度相同)内膜、核周隙、核孔/核孔复合体、核纤层 核膜的结构 在电镜下,核膜是由内外层核膜、核周隙、核孔复合体和核纤层等结构组成的 因内外核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有差异,因此核膜是一种不对称的双层膜结构 外核膜与糙面内质网相连续 外核膜外表面有核糖体附着 内核膜表面光滑包围核质 核纤层对核膜起支持作用 核周隙为内外核膜之间的缓冲区 宽约20~40nm,核周隙与糙面内质网腔相通 核孔复合体是由多种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结构 核孔的数目、疏密程度和分布形式随细胞种类和生理状态不同有很大变化 由多重蛋白质以特定方式排列形成的复合结构称为核孔复合体 核孔复合体模型:捕鱼笼式:①胞质环②核质环③辐④中央栓 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其中gp210和p62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成分。gp210代表着一类结构性穿模蛋白;p62代表一类功能性核孔复合体蛋白 核纤层是津贴内核膜的纤维蛋白网 核纤层是位于内核膜内侧与染色质之间的一层由搞电子密度纤维蛋白质组成的网络片层结构 核纤层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核纤层蛋白,哺乳类细胞中核纤层由三中属于中间纤维性质的多肽组成,称为核纤层蛋白A、B、C 核纤层的功能 ①核纤层在细胞核中起支架作用 ②核纤层与核膜的崩解和重建密切相关 ③核纤层与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相关 ④核纤层参与DNA的复制 核膜的功能 核膜为基因表达提供了时空隔离屏障 核膜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 核孔复合体控制着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 第二节 染色质与染色体 概述 染色质(chromatin):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等构成的细丝状复合结构,形态不规则,弥散分布于细胞核内。 染色体(chromosome):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质复制后反复缠绕凝聚而成的条状或棒状结构。 染色质与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不同存在形式。 一、染色质与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染色质组分:DNA和组蛋白占98%,少量RNA和非组蛋白。 (一) DNA 染色质中的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真核细胞每条未复制的染色体均由一条线性DNA分子构成。 一个真核细胞单倍染色体组中所含的全部遗传信息,叫做基因组( genome )。 单一序列和重复序列 真核细胞中染色质DNA序列可分为单一序列和重复序列两大类型,重复序列又分为中度重复序列和高度重复序列。 ①单一序列(unique sequence ):在基因组中一般只有单一拷贝或少数几个拷贝。 ②中度重复序列(middle repetitive sequence ):重复次数在101~105之间,序列长度由几百到几千个碱基对(bp)不等。 ③高度重复序列(highly repetitive sequence) :长度较短,一般为几个至几十个bp,但重复拷贝数超过105,分布在染色体的端粒、着丝粒区。 染色质DNA的三类功能序列: ①复制源(replication origin)序列: 是细胞进行DNA复制的起始点。 维持染色体在世代传递中的连续性。 ②着丝粒(centromere)序列: 是复制完成的两姐妹染色单体的连接部位。 在分裂中期,与纺锤丝相连,使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③端粒(telomere)序列: 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个富含G的简单重复序列。 维持DNA分子两末端复制的完整性。 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 (二)组蛋白 1.组蛋白的特点 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 富含带正电荷的Arg和Lys等碱性氨基酸,属碱性蛋白质。 可与酸性DNA紧密结合(非特异性结合)。 2.组蛋白的分类 ⑴ 核小体组蛋白(nucleosomal histone) 核小体组蛋白包括H2A 、 H2B、H3和H4; 无种属及组织特异性,进化上高度保守; 协助DNA卷曲成核小体的稳定结构。 ⑵ H1组蛋白 有种属特异性与组织特异性。 与核小体的进一步包装有关。 (三)非组蛋白 概念:除组蛋白之外的染色质结合蛋白的总称。 特点: 数量较少,种类较多; 可与特异的DNA序列结合,能从多方面影响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 协助DNA折叠,参与启动DNA复制,调控基因的转录与表达。 二、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 间期染色质按其形态特征与染色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 (一)常染色质(euchr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