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docVIP

浅谈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山东省安丘市妇幼保健院 262100 胎儿心血管系统临床监护日趋被重视,以及医疗检查设备的改善,近年来,关于胎儿及新生儿心律失常的报道逐渐增多。胎儿时期发生心律失常可导致宫内死亡和新生儿死亡率增加,尤其是伴有非免疫性水肿的胎儿。目前,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依靠M型超声心动图(M-UCG)及脉冲多谱勒频谱诊断,发生的心律失常种类主要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及心房扑动(房扑)。但仍无理想的治疗药物及给药途径。现就目前有关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一、诊断与治疗 1.诊断:出生前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通过M-UCG、脉冲多普勒频谱及无创性胎儿心电监护,而出生后心律失常的诊断可依赖体表心电图及食道电极心电图等方法。胎心听诊及胎儿心电监护虽然能显示胎儿心率的改变,但不能进行胎儿心律失常分类,不利于明确诊断。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尤其是多普勒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在胎儿时期发现是否伴有心脏结构畸形,而且可较准确地对心律失常进行分类。M-UCG取二尖瓣前后叶波群(A峰代表心房收缩,E峰代表心室舒张),脉冲多普勒取二尖瓣频谱(A峰,E峰)和左室流出道频谱(S波,代表心室收缩)。通过观察二尖瓣运动波形和多普勒频谱形态,测量各波时距,分析各波的相互关系,可明确心房激动与心室激动之间的关系。室上速时,房室间呈1∶1传导,心率>180次,每次心搏间变化小;房扑表现为心房率400~500次,伴固定或不固定的房室传导阻滞,而心室率慢于心房率。室性心动过速(室速)表现为房、室节律分离,心房率慢于心室率。房颤表现为二尖瓣波形呈单峰,振幅、时距不等,频率>360次,与S波无固定关系。如有以下1项或多项即可诊断胎儿水肿: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腹水或皮下水肿。 2.治疗:传统的胎儿心律失常治疗方法为母亲口服地高辛。部分患儿对洋地黄反应较差,尤其是出现水肿的胎儿。van Engelen等对51例心律失常胎儿[33例胎儿为室上速,15例为房扑,1例为室上速+房扑,2例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4例在胎儿期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地高辛治疗24例(母体静脉负荷量1.5 mg/d,分3次,之后口服0.5~0.75 mg/d维持),氟卡因治疗10例(母亲口服100~150 mg,3次/d),17例未接受药物治疗。19例无水肿胎儿(14例室上速,5例房扑)单用地高辛治疗14例,其中4例无效,1例加用维拉帕米后转为正常窦性心律,其余3例治疗至出生后仍无效。15例水肿胎儿(11例室上速,4例房扑),其中10例用地高辛治疗,5例用氟卡因治疗。单用地高辛者仅1例转为窦性心律,7例加用其他药物后心室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其中3例加用维拉帕米,1例加用奎尼丁,2例胎儿分别加用普鲁卡因酰胺+氟卡因和普鲁卡因酰胺+维拉帕米,1例加用4种药物(奎尼丁、维拉帕米、普鲁卡因酰胺、普奈洛尔)。15例水肿胎儿中,12例胎儿转为窦性心律。在34例药物治疗者中,2例胎儿死亡。服药过程中母体副作用有:4例加用普鲁卡因酰胺者中,3例出现恶心、呕吐;15例服用氟卡因者中,2例出现视力模糊和头晕,均在药物减量后消失。在25例室上速胎儿中,有22例心率被控制。9例房扑胎儿中6例心率转为窦性心律。 Tikanoja等报道,2例家族性胎儿期发作房颤,第1例在妊娠25周M-UCG发现胎儿房颤,心率180~240次,在治疗后1周,胎儿出现少量心包积液。当母体达到洋地黄化浓度时,胎儿心率降为210次,加用氟卡因后心率降为160~200次,后因产程延长而行剖宫产手术,新生儿心率平均为180次,静脉给负荷量氟卡因后使心率降至105次。随后给氟卡因(5 mg/kg)每日维持治疗,新生儿维持规则的室上性心律。两岁后复查,患儿仍示房颤节律,平均心率110次,超声检查显示心房扩大,改用地高辛口服,患儿运动耐量基本正常。第2个胎儿在妊娠23周发现房颤,25周时其母亲口服氟卡因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并出现严重水肿。 改用地高辛+索他洛尔联合治疗后心率得到较好控制,心包、胸腔积液和腹水持续3周,至36周消退,出生后新生儿情况尚稳定,心率平均在150次,呈房颤节律,超声检查示心房扩大,卵圆孔扩张,患儿持续应用地高辛。 Balaji等报道了一家族性房性心动过速,父亲和其两个儿子均在新生儿期间发生房性心动过速,其父后期房性心动过速转为房扑,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第1个儿子因大动脉转位,手术中死亡。第2个儿子目前仍在接受药物治疗,经氟卡因和普奈洛尔治疗后转为窦性心律。两个患儿心脏期前异常P波形态相同。 Naheed等认为,持续性室上速(>12 h)和低孕周与胎儿水肿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