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胸痹的中医药治疗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胸痹的中医药治疗
李海河
(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同乐乡卫生院 1524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胸痹。方法:对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1例胸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愈11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5%。结论:胸痹患者的治疗必须谨守辨证论治的原则,分析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灵活运用。
【关键词】胸痹;治疗;中医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365-02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胸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悸恐不安等。多由劳累、寒冷、过饱餐及情绪波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1.临床资料
1.1资料
本组胸痹患者21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3~78岁,病程2周~15年。中医辩证分型:气虚血瘀,心脉痹阻型11例;肝气郁滞,气滞血瘀型5例;冲任失调,冲任亏虚型5例。
1.2方法
1.2.1中药治疗
1.2.1.1寒凝心脉
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处方: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合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两方辛温助阳散寒,通脉。对阳前阴寒证,心胸部疼痛,胀满,胸闷气促;后面的是温经散寒,血虚寒厥,胸部疼痛,四肢不温,冷汗,脉细。方中桂枝、细辛温散寒邪,通阳止痛;薤白、瓜蒌化痰通阳,行气止痛;当归、芍药养血活血[1];芍药与甘草相配,缓急止痛;枳实、厚朴、理气通脉;大枣养脾和营。共成辛温散寒,通阳止痛之功。
若阴寒极盛之胸痹重症,胸痛剧烈,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无休止,当用温通散寒之法,予乌头赤石脂丸加荜茇、高良姜、细辛等治疗。方中以乌头雄烈刚燥,散寒通络止痛;附子、干姜温阳逐寒;蜀椒温经下气开郁;为抗药太刺鼻的粉末,以埃洛石为心经,和涩阳巩固。若痛剧而四肢不温,冷汗自出,可含化苏合香丸或麝香保心丸,以温通开窍,芳香化浊,可获即速止痛效果。
另外,可选用苏冰滴丸,每次2~4粒,每日3次。
1.2.1.2气滞心胸
治法:疏调气机,活血通络。
处方: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
本方疏肝理气,适用于气滞上焦、血脉失和、肝气郁结、胸阳失展之胸胁疼痛。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川芎、枳壳、香附、陈皮和血止痛,行气疏肝。其中柴胡与枳壳相配可升降气机;白芍与甘草同用可缓急舒脉止痛;香附、陈皮以增强理气解郁之功;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既可活血又能调畅气机[2]。全方共奏疏调气机、和血通脉之功效。根据需要,还可选用木香、降香、延胡索、檀香、沉香、砂仁、厚朴等芳香理气及破气之品,但不可久用,以免耗散正气。
若气郁日久化热,出现心烦易怒,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等证者,用丹栀逍遥散疏肝清热;便秘严重者,用当归芦荟丸以泻郁火;如胸闷痛,气滞血瘀,视为适用,失笑散,以增强活血化瘀活血散结痛功能。另外,可选用冠心苏合丸,每次3g,每日2次。
1.2.1.3心血瘀阻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处方: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本方活血,理气止痛,胸部瘀血,血液不流畅,心脏疼痛,局部疼痛,在胸口胸闷,心悸的。方中桃仁、川芎、当归、红花、赤芍活血化瘀,疏通血脉;桔梗、枳壳与柴胡、牛膝配伍,升降结合,调畅气机,开胸通阳,行气活血;生地养阴而调血燥。诸药合成祛瘀通脉行气、止痛之剂。
若瘀血痹阻重症,胸痛剧烈,可加丹参、没药、乳香、郁金、降香等增强活血理气之力;若血瘀、气滞并重,胸闷痛甚者,加荜茇、檀香、沉香等辛香理气止痛药物;若寒凝血瘀或阳虚血瘀者,症见畏寒肢冷,脉沉细或沉迟者,加肉桂、细辛、高良姜、薤白等温通散寒之品,或人参、附子等温阳益气之品;若伴随有气短乏力、自汗、脉细缓或结代,乃气虚血瘀之象,当益气活血,用人参养营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重用人参、黄芪等益气祛瘀之品。
还可以选择三七、苏木、泽兰、鸡血藤、王不留行、水蛭、益母草、丹皮等活血化瘀药物,加强祛瘀之疗效。但破血之品应慎用,且不可久用、多用,以免耗伤正气。在应用活血、破血类药物时,必须注意有无出血倾向或征象,一旦发现,立即停用,并予以相应处理。
另外,可选用活心丸,每次含服或吞服,1~2丸。
1.2.1.4痰浊阻闭
治法:通阳化浊,豁痰宣痹。
处方:瓜蒌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合涤痰汤(《济生方》)。
两方均能温通豁痰,前方通阳行气,用于痰阻气滞,胸阳痹阻者;后方健脾益气,豁痰开窍,用于脾虚失运,痰阻心窍者。方中瓜蒌、薤白化痰通阳,行气止痛;半夏、胆南星、竹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