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点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PPT
重点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控制措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 ;病原学;发病机制;VAP的危险因素;预防VAP的集束化方案(Bundle);抬高床头;每日唤醒及评估(镇静休假);预防消化道溃疡;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其他措施;;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三个技术文件的通知;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
穿刺部位的皮肤细菌移行至皮下导管
导管接口部污染(最主要的原因)
经血行污染导管端口
输液污染
导管材料
细菌生物膜(biofilm)
;1、临床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包括局部感染症状、体征和全身的症状、体征以及血管留置导管病史,此外还需排除其他原因继发的血流感染。
当根据临床表现怀疑时或已经作出临床诊断时,应及时取导管插管部位分泌物,经导管采血和对侧静脉采血进行细菌培养,拔除导管时取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半定量培养协助诊断。
;2、实验室诊断:
⑴ 标准一 至少一套或一套以上的血液培养出确认的病原体,且血中微生物生长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
⑵标准二 患者至少有以下一种症状或体征:发热(体温>38℃)、寒颤、低血压(收缩压≤90mmHg);至少2套不同时段的血液培养分离出常见的皮肤污染菌,且患者体征、症状和实验室结果与其他感染部位无关。;已拔除导管结果解释;四、 CLABSI感染预防要点。;.1、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须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足够大的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穿刺部位皮肤(推荐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消毒液),自穿刺点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范围应>15cm,待其完全自然干燥后,方可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插管部位选择;首选锁骨下静脉;无菌操作前准备;用2%洗必泰局部消毒;穿刺操作时采用最大无菌屏障 ;2.置管后。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11)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导管固定装置-填写置管日期、置管人;三通锁闭:保持清洁,发现污垢或残留血迹时,及时更换 ;;概 述;尿路感染途径可分为管腔内感染和管腔外感染。
插入导尿管时,聚集在尿道口或尿道前段的细菌可直接进入膀胱而感染;集尿袋和尿管腔内的细菌可逆行进入膀胱引起尿路感染。
长期留置导尿管,局部清洁消毒不彻底,微生物更容易经由尿管外移行进入尿道膀胱造成感染。
使用污染的液体或医疗器材等,经由其它患者或工作人员引起的交互感染。;通过尿道周围黏膜经导管腔外;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诊断包括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不能单纯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