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蜂”谭进的摄影追求.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蜜蜂”谭进的摄影追求   绰号的由来   熟悉谭进的人都知道他绰号“小蜜蜂”,这名儿究竟是谁起的已经无从考证。   “9号楼”是新华社的内部招待所,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来自天南海北的国内分社记者到总社来,都聚住此地。在发稿技术手段还不那么先进的年代,对一些时效性不很强又比较重要的稿件,分社记者会亲自送到总社,一可以节省邮寄时间,二可以当面和编辑沟通交流、讨论改进方式。   摄影记者出差都带着相机,一般不与陌生人合住。而摄影记者又喜欢扎堆,在总社遇见熟悉的同行,大都愿意合住。一位记者曾和我讲过他和谭进“同居”的经历:1996年他来总社,在9号楼登记入住时,听服务员说浙江分社谭进刚住进来,房间还有一个床位,他同意合住。登记完上楼打开房门,见谭进正在摆弄相机。一眼望去,两张单人床、一张桌子还有窗台上,都码着一排排的照片。谭进见有熟人来了,兴奋起来,大嗓门喊道:“怎么是你!什么时间到的?快进来快进来,看看我的照片!把你认为好的挑出来!”   接下来的几天里,谭进从早到晚没事就扎进照片堆里,所言除了照片还是照片,有空还把相机、镜头逐个拿出来反复擦试。他带来了好几组照片,因为一个专题不能发太多张照片,拿掉哪张都像割他的肉,谭进为此大伤脑筋,反复挑选、组合,还要不断请同行提供意见。这可把和他“同居”的人给折磨坏了:晚上人家刚打开电视,他就给关上,要跟你说照片,说选题……   谭进心无旁骛,一心想着发稿、成天念叨照片,活像只嗡嗡叫的“小蜜蜂”,估计他的绰号就是这么来的吧!      大学生 发烧友   谭进个头不高、嗓门很大。他1960年出生在杭州,父母都是浙江大学化工系老师。初中时他数理化非常好,还喜欢美术,经常为学校出黑板报。1976年他中学毕业,当时杭州还实行上山下乡政策,如果一家两个孩子,就要一个下乡、一个留城市。谭进兄弟俩,他哥哥下乡了,他16岁初中毕业后,就待业在城里找工作。1978年谭进参加高考,侥幸上了录取分数线,但他坚信自己还能考得更好,就放弃了填报志愿,在1980年以高分考入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系自动控制专业。受“文化大革命”影响,社会上流行“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但是,他不愿意在父母身边读书,就报考了广州华南理工大学,那也是他妈妈的母校。   广州是个开放比较早的城市。大学二年级时,班里有同学有照相机了,从小喜欢美术的谭进开始向同学借海鸥S205相机玩,没想到一玩就成了摄影发烧友,作品不断出现在校园橱窗里。   1984年大学毕业,谭进被分到杭州自动化研究所,而他对研发的兴趣越来越小,对摄影却持续升温,高烧不退。第二年他的摄影作品《夏天的经历》、《生命与瞬间》同时获得全省影展资格,谭进也被吸收到浙江省摄影家协会。   1987年,经浙江省摄影家协会推荐,谭进调入浙江画报社任摄影记者。在画报社工作期间,他主攻贴近百姓生活的纪实摄影专题,并为自己的照片稿配写文字稿。他注意人际沟通,尊重采访对象,拍摄专题时一般都尽可能等旁人熟悉并接受自己后再正式开拍,这样交朋友式的采访往往使他的照片具有浓郁的人情味和现场感。谭进说自己是“低姿态采访、高标准发稿”,这种当时养成的工作方式一直延续至今。   在画报社,谭进首推《浙江现代文化名人》专栏,拍摄了艾青、常书鸿、沙孟海、苏步青、谈家祯和谢晋等20多位大师的珍贵影像。不久后,他的作品获国家级影展资格,谭进也加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   1992年11月,经新华社浙江分社老摄影记者卢鸣、蔡志培介绍,他以一大摞在画报上发表的专题稿作为业务档案,通过了浙江分社和总社摄影部的审核,调入分社任摄影记者。      对摄影有使不完的劲   成了新华社记者,谭进感觉有做不完的稿子、使不完的劲,不到三年就几乎跑遍了浙江大地。   90年代中,我曾和谭进一同到横店的影视基地采访,目睹了他的采访作风。   谭进是一个慢节奏的人,到一个地方住下来,嘴里说着“这个地方不错吧,环境好,我们慢慢来”,然后就开始找人聊天,天南海北,看似不着边际地聊,实际是在找线索,找关系。和谭进交谈有时很“费劲”,他的语速快,嗓门大,不论采访对象是谁,他似乎都能很快进入状态,刨根问底。   进分社不久,针对浙江经济发展大省的特点,谭进关注经济大潮中的浙江人,完成的《温州丽人多老板》(1993)、《鱼米之乡新粮王》(1998)、《留日硕士归国种瓜菜》(1998)等专题,因选题新颖、形象生动而被海外报纸以整版画刊采用,深得摄影部编辑好评。他也很快成为摄影部拍对外专题的“铁杆”人物,编辑们有了新的选题,都纷纷找他“干活儿”。   从此他经常与摄影部对外组的编辑隔空大谈稿件,电话一旦打通很久都不挂,这位全力投入摄影报道但又成天嗡嗡叫个没完的“小蜜蜂”,让大家又是欢喜又是烦恼。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