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官帖职制度.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代文官帖职制度

宋代文官帖职制度 宋代承继唐、五代馆阁制度,经过百余年的孕育,逐渐形成一套完备而独特的文官帖职制度。这套帖职制度在宋代官制和宋代政治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后世学者留意不多,本文拟对宋代文官帖职制度的发展、作用、特点等问题加以论述,以期对该项制度有较为探入的认识。 所谓帖职,即以他官兼三馆及殿阁学士等职名之谓。帖职一词,北宋时期与职或职名是完全吻合的概念,南渡后则不包括秘、著、校、正等馆职在内。换言之,本文所说帖职是指北宋时期的殿阁学士、枢密直学士、诸阁直学士、诸阁待制、直龙图阁和哲宗元符二年以前的馆职、元符二年以后的集贤殿修撰等3等帖职、政和六年以后的集英殿修撰等9等帖职以及南宋时期自监修国史、观文殿大学士至直秘阁在内的馆殿职名。 一 、帖职制度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宋代文官帖职制度滥觞于唐。就目前所见到的材料来看,帖职一词至迟于德宗贞元年间即已出现。时张荐先后以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阳翟尉、谏议大夫兼史馆修撰,权德舆所作张荐墓志铭并序即将张荐三兼史馆修撰称之为“三帖职”。稍晚,宪宗元和二年,又有白居易以盩厔尉“帖集资校理”。唐初,李世民建秦王府,开文学馆,以待四方之士,杜如晦、房玄龄等18人各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当时,“诸学士并给珍膳,分为三番,更直宿于阁下,每军国务静,参谒归休,即便引见,讨论坟籍,商略前载”。当是文馆制度最早的写照。前人对于太宗此举推崇备至,认为正是这样方才出现了“太平俗洽,官人得材,功赏必实,刑不谬及,礼无愆度……天下晏如,遗粮在亩,盛德洽于人心,而祥风游乎海内”的贞观之治。唐代设昭文、史馆、集贤三馆,所收亦一时聪明魁垒之材,文学多识之士。如令狐德棻、虞世南、颜师古、李延寿、马怀素、张说、张九龄、徐安贞等俱当时一代名儒大臣。唐代“凡天子飨会游豫,唯宰相及学士得从”,“帝有所感即赋诗,学士皆属和。当时人所歆慕”。六曹侍郎唐朝虽为衣冠之华选,自非履历清要、望实俱美者,无以居之。但与学士相比,“终是具员之吏”。 非如三馆学士为言语侍从之臣,出侍舆辇,入陪宴私,典司校讐,论思顾问,清切贵重。三馆学士为王者之师友,异时公卿之滥觞,故为“时所倾慕,谓之‘登瀛州’”。 及至五代,增置枢密直学士及端明殿学士。五代诸帝,不仅以其为言语侍从之臣,且往往委以重寄。如,后唐天成四年,“以端明殿学士赵凤权知汴州军州事”。后晋天福三年,以“端明殿学士、礼部侍郎和凝兼判度支”。后周广顺二年,以“端明殿学士颜衎权知兖州军州事”,“以枢密直学士、工部侍郎陈观权知开封府事”等等。五代这些措置虽属一时之举,但却是宋代以学士兼判内外差遣制度的权舆。 宋朝上承唐、五代,根绝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禁军拥兵作乱之祸,是其迫在眉睫的最大课题。宋代统治者认为诸侯叛命、将帅骄亢、海内失驭,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礼乐崩坏,三纲五常之道绝,而先王之制度文章扫地而尽”。他们认为“儒术污隆,其应实大,国家崇替,何莫由斯。故秦衰则经籍道息,汉盛则学校兴行。其后命历迭改,而风教一揆”。只有儒术治国的方针才是从根本上杜绝祸源的治本之策。故太祖“益重儒臣”,认为“宰相须用读书人”。其解决方镇割据的办法之一,就是“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认为“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又尽令武臣读书,使知为治之道。但太祖之世,四郊多垒,王略犹梗,抑武事有余,兴文教不足。宋代教风寝盛,实始于太宗。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向为封建政治家们所企慕,他们认为唐代所以能治臻泰平,实以开三馆建藏书之策,以书籍为古镜,纳贞臣正士,以儒学之士为人镜之所至。故宋人何郯言:“唐太宗置十八学士与之议天下事,故贞观一代称为至治,斯从臣辅助之明效也。”范仲淹亦盛赞李世民说:“唐太宗置文馆,延天下贤良文学之士,令更宿直,听朝之暇,引入内殿,讲论政事,至夜久方罢。”又言:“臣窃闻太宗皇帝慕唐文皇之英风,特建秘阁,与三馆并崇,听朝之暇,时或游幸,此祖宗盛事,不为不重。”宋太宗于即位之初,即建三馆与秘阁,宠文臣以学士之名,盖欲借唐代三馆学士之清名,稍示风向,以牢笼天下英雄,惩唐末五代海宇分崩、斯文扫地之祸,存封建纲常之体,以消除动乱,扭转世风,稳定社会,维持赵宋王朝的长治久安。 二、帖职制度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宋代继承唐五代馆阁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增置了阁学士、观文资政等殿学士,发展成层次繁多、条法完密的一整套帖职制度;不仅如此,它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造并发展了唐五代之制,赋予帖职制度以新的特点与新的作用。 1.元丰改制前——改造发展唐制的时期 唐世甚重职名,但明确地将馆阁作为储才之地、辅相养材之所乃是宋代的事,这是宋人对唐制的一个重大发展。太宗于修三馆之初,即表明建馆阁“蓄天下图籍,延四方贤俊”之意。仁宗则明言,“朕设三馆以育才”。范仲淹说得更清楚:“国家开文馆延天下英才,使之直秘庭、览群书,以待顾问,以养器业,为大用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