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黄亚钧 第九章 总供给理论【ppt】.ppt

宏观经济学 黄亚钧 第九章 总供给理论【ppt】.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宏观经济学 黄亚钧 第九章 总供给理论【ppt】

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徐鹰鹏 在本篇前面的两章中,已经讨论了向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AD,说明了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以及什么因素导致总需求曲线的移动。由于均衡产量水平和均衡价格水平由总需求曲线AD和总供给曲线AS共同决定,其中任何一条曲线的移动都将导致价格和产量水平发生变化,因此要对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进行研究,离不开总供给曲线,这一章重点讨论宏观经济学的总供给理论。 总供给曲线描述了在每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企业愿愿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表明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产量总保持在与劳动力充分就业相对应的潜在水平上;而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表明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企业愿意提供的产品总量随之增加,因此总产量会偏离充分就业的潜在水平。 长期总供给曲线基于如下假定:劳动力市场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因此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价格上升而不会令产量提高;而短期总供给曲线暗含的前提是:劳动力市场存在失业,企业可以在名义货币工资不变的情况下获得他们需要的劳动力,因此总需求的增加会使产量提高。 为了说明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将介绍四个主要的总供给模型。同时,还将看到,短期总供给曲线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线描述。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和失业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在短期内,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会使失业率上升,而旨在降低失业率的宏观政策则会使通货膨胀率有所提高。 本章第一节介绍解释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四个模型。第二节在短期总供给曲线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宏观经济的波动和长期调整。第三节考察菲利普斯曲线。 第一节 总供给模型 总供给理论是宏观经济学最有争议的领域之一,各个学派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 在这一节里,将介绍四种主要的总供给模型,即工资粘性模型、价格粘性模型、工人错觉模型和不完全信息模型。 将要介绍的各种总供给模型尽管出发点各不相同,但都能得到一个类似的结果,那就是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而是向上倾斜的一条直线。 一、 (名义)工资粘性模型 在一个理想化的古典经济里,价格、工资完全能自由调整,因此产量能够保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但是,实际上市场机制的调节会存在某种障碍,例如短期内工资、价格的变动是缓慢的。我们把工资、价格在短期内变动的缓慢性称为工资、价格粘性。 名义货币工资粘性产生的原因:长期劳动合同,工资不是当期决定的,而倾向于预先就某一时期以明确(或隐含)的合同确定。很多经济学家利用名义工资粘性解释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 劳动合同有多种形式。在美国,劳动合同的期限一般为2~3年,除规定基本工资外,合同往往还带有某些附加条件,如工资的增长幅度、可调整的范围等。 实际上,建立长期劳动合同对企业和工人双方都会带来好处。不管对企业还是对工人来说,工资谈判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获得所需的信息也需要花赞一定成本,双方如果签订长期合同,谈判的时间和成本就可以减少。此外,在劳资谈判中,谈判破裂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一旦发生罢工,企业和工人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为了减少工资谈判的交易成本和避免谈判破裂的风险,劳资双方都倾向于签订较长时期的工资合同。而工资合同一旦签订,货币工资就会在合同所规定的期限内保持相对稳定,也就产生了名义工资粘性。 下面就来考虑在名义工资粘性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对总供给的作用机制。我们假定: (1)名义工资保持不变,价格水平的上升降低了实际工资(W/P),使劳动成本降低。 (2)实际工资下降促使企业雇用更多工人。 (3)劳动力投入的增加提高了产出水平。 由此就可以推导出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导致产量的提高,即在名义工资无法调整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假定企业和工人通过预先谈判签订了未来的工资合同以规定名义工资。这时双方都不知道合同生效时的价格水平(P),只是对未来价格有一个预期值(P e)。谈判双方确定的名义工资W 取决于他们的目标实际工资w和预期价格P e: W= w× P e (9.1) 即:名义工资=目标实际工资×预期价格水平 名义工资确定后,企业真正雇佣工人时的价格水平为P,因此实际工资W/P 就等于: W/P=w×(P e/P) (9.2) 实际工资=目标实际工资 × (预期价格水平/实际价格水平) 这一等式表明当实际价格水平与预期价格水平不一致时,实际工资就偏离企业和工人签订合同时的目标实际工资。当实际价格水平高于预期价格时,实际工资低于其目标实际工资;当实际价格水平低于预期价格时,实际工资就高于其目标实际工资。 我们还假定就业量由劳动力的需求决定,也就是说,企业和工人之间的谈判决定了工资水平,在当前工资水平上,工人愿意提供任意有需求的劳动力数量。因此企业的劳动投入量就由劳动的需求函数决定: L=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