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育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德育原理(教学大纲)
Principles of Moral Education
课程编码 学分:4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 52 其中讲课: 44 实验或实践: 8 上机:
适用专业:教育管理专业
推荐教材:
戚万学、杜时忠.现代德育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目:
1.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3.班华.现代德育论[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
4.储培君.德育论[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
5. 胡守棼.德育原理(修订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6. 胡厚福.德育学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德育的基本概念范畴、德育的本质与功能、德育对象、德育目的、德育过程、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德育方法、德育主体、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等基本内容及其理论体系,了解国内外道德教育的有关理论,并结合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实际,思考道德教育理论对道德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本原理,更要学会思考问题,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期为将来从事德育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掌握德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学生能运用将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评价我国德育实践中的现实问题。
3.使学生形成德育活动的规划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技能。
4.德育原理的教学应注意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德育本质、功能和地位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道德生活与道德教育的本质,正确理解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的关系,领会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的内涵与意义,把握德育的地位。
[教学重点与难点] 德育的本质;德育的功能
[授 课 方 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德育的本质
一、德育是什么——事实分析
二、德育应该是什么——价值分析
第二节 德育的功能
一、德育的文化功能
二、德育的政治功能
三、德育的经济功能
四、德育的自然性功能
五、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第三节 德育的地位
一、五育并重
二、德育首位
三、德育地位的历史考察
第二章: 德育经验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学校德育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传统德育经验及现代意义;国外学校德育的基本经验
[授 课 方 法] 讲授法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中国传统德育及其现代意义
一、中国传统德育的嬗变历程
二、中国传统德育的基本特点
三、中国传统德育的批判继承
第二节 欧美国家德育的历史变革及启示
一、欧美国家德育变革的历史考察
二、欧美国家德育的主要特征
三、欧美国家德育批判
第三章:德育模式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几种主要的德育模式,比较分析不同国家学校德育模式的异同。
[教学重点与难点] 德育模式及其分类;不同国家学校德育模式的比较
[授 课 方 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几种主要理论模式的比较
一、当代道德教育理论流派、学说和模式
二、“强硬派”“温和派”和“折衷派”
第二节 几个主要国家学校德育模式的比较
一、中国的学校德育
二、美国的学校德育
三、英国的学校德育
四、日本的学校德育
五、新加坡的学校德育
第四章: 德育发展论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道德发展的含义,了解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进展;掌握儿童道德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儿童道德发展的一般规律;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授 课 方 法] 讲授法、讨论法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道德发展概述
一、什么是发展
二、道德发展的性质
第二节 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
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