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概论》第一至八章.ppt

  1. 1、本文档共2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概论》第一至八章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1、在中国古代对教育的解释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尚未涉及教育的具体内涵。 先秦时期,提到教育多用一个“教”字。 东汉许慎提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明确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目的在于使人为善。 2、西方对教育的解释 18世纪中叶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就是让儿童的天性率性发展,主张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使其身心按自然进程得到发展和完善。 19世纪中叶英国实证主义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的“未来生活之准备”。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本身,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 3、现代教育科学对教育的解释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4.狭义教育的基本内涵: (1)受社会制约 (2)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3)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5.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从形式上看,大体经历了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一、中国教育的发展演变 (一)古代教育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指的是自然状态的非形式化教育。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的原始社会末出现了学校的萌芽,萌芽时期的学校称“成均”和“庠”。 形式化教育的出现,则是在夏、商、周时期。 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按其性质分为官学、私学和书院三种。 (1)官学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立太学,设五经博士,后又为博士置弟子,标志着中国古代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以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为主要职能的大学正式建立。 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大力兴学,促进当地的文明与发展,史称“文翁兴学”。 (2)私学 中国的私学始于春秋时期。孔子所办的私学在当时规模最大,成绩最突出,对后世影响最大。 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教授的内容,分为私塾和经馆两类:(1)私塾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主要是识字教育;(2)经馆是对成年人的教育,主要学习儒家的经学著作。 汉代经馆常用的教学方法“转相传授”,类似于西方的“导生制”,时间上早了1600多年。 (3)书院 书院之名始出现于唐朝,宋朝书院已出现官学化倾向。 明朝的东林书院,提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书院作为古代官学、私学并行的一种教育机构,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学术文化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书院的特点 既从事授徒讲学又开展学术研究,教育与科研密切结合 重视学术争辩和切磋,开展不同学派间的交流,体现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的精神 重视学生自学,提倡独立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治学的能力 课程设置较为简约,学生可根据各自兴趣和爱好,选学有关内容 师生关系融洽。 2.学校教育内容 中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内容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科目。 中国封建时代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五经”、“四书”。 五经是指儒家的五种经典:《诗》、《书》、《礼》、《易》和《春秋》。 四书是南宋著名教育学家朱熹编撰的《四书章句集注》之简称,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 3.选士制度 中国古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统治阶级所需的治学人才。 中国选士制度,先后经历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三种形式。 察举制又称乡举里选制,确立于西汉,是由地方官根据一定的科目和标准在自己所管辖的范围内考察和选拔人才,向朝廷推荐,经皇帝亲自考试策问,根据其成绩授以不同的官职。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曹魏政权。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选士制度。从隋炀帝大业二年创立,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废止,其间历时整整1300年之久。 科举制的优点 重视士人的学识和才干,平民及其子弟也能参加,选拔人才较为客观公正 选士和育才紧密结合,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经过层层考试选拔,使许多优秀人才进入统治阶层,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相对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养,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 在世界范围内,采用考试方法来选拔官吏,中国的科举制是首创 (二)近代教育 1.新式学堂 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洋务运动期间所设立的新式学堂大致可分为三类: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和技术实业学堂。 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下令全国各地书院都改为学堂。1905年下令废科举、兴学堂,新式学堂大量涌现,成为中国教育的主体。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