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绪论PPT.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绪论PPT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舞台天穹上,770个可自由升降的白色小球组成了一个魔幻矩阵,时而是振翅高飞的和平鸽,时而是气势恢宏的中国馆,时而又幻化成“EXPO”的立体字样。无论从哪个方位看,这些小球都仿佛“浮”在空中,没有任何牵引物作支撑?。???????????? “小球矩阵”的表演,大量使用了由UHWM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成的绳索。这种绳索是如发丝般轻细的高强纤维,不仅重量轻、弹力高、柔韧性好,而且可以任意改变颜色。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的学科 思考:如何使焰火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呢?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变化规律的科学 向焰火中添加不同的金属离子,可以使火焰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思考:世博金条已面世,成为收藏热点。俗语常言“真金不怕火炼”,黄金和黄铜外观相似,你知道怎么区分吗?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学科 小结:物理与化学的研究 物理 化学 中国馆的钢架 海宝玩具 世博金条 焰火表演 钢架结构的稳定 钢材的微观组成 焰火的形状 焰火颜色的变化 金条的形状 金条的性质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纺织纤维的微观结构 玩具的外形,质量等 古代技术 (冶金、火药、造纸) 二、化学的发展史 近代化学 (原子——分子学说) 现代化学 (物质结构理论) 一、古代化学: 从化学的萌芽至17世纪中期为古代化学时期,它是化学史的重要构成部分。 特点: 古代时期,化学虽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但知识较为零散,没有形成严格的理论体系,研制出来的物质和实验器皿,为化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成果:主要从事炼丹、炼金、医用化学、冶金。   化学的前奏 人类文明的起点-火的使用 炼丹 化学在中国 我国的化学工艺如造纸、制火药、烧瓷器、中医等对世界作出过巨大贡献。 二、近代化学: 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90年代末这一段时期为近代化学时期。 特点: 这个时期的化学,从一般的知识积累发展到系统的整理阶段,明确了化学的科学性,创造和建立了化学的理论体系。 微 粒 说 17世纪中叶 英国化学家波义耳 R.Boyle (1627-1691) 微粒说 用微粒说统一地说明自然界各种物质及其运动的基础上 , 提出了相对于古代來说是科学的元素概念。 他指出 : 元素是确定的、实在的、可观察到的实物 , 它们应该是用一般的化学方法不能再分为更简单的某些实物。 燃素说 (一种错误的理论) Phlogiston 1703 德國化學家貝歇尔 JJ.BCCher (1635 ~ 1682) 油土說 德國医药化学家 斯塔尔 G.E .SUM (1660-1734) 燃素說 气、水、土等都是元素。 土质又分为三种 : 固定土、油性土和流土。 油性土常存在于动植物体中, 物体燃烧时所含的油土便逸出 , 剩下固定土或流质土。 可燃物-燃素=灰烬 金属+燃素=鍛灰 化学之父-拉瓦锡 拉瓦锡 A.L .Lavoisier 1743 ~ 1794 (法) 重要贡献: 一、 出版了第一本化学教科书 Traite Elementair de Chimie (1789) 1. 揭开了化学在江湖术士渲染下的神秘面纱。 2. 将一系例化学元素加以清析定义 3. 虽然还有许多错误,但所用的方法和提出的概念,已对现代化学奠下了基础。 二、掀起了一场化学革命,建立”氧化学说” 道尔顿 阿伏加德罗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破裂成原子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道尔顿和阿佛加德罗建立了原子和分子学说 ——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使化学有规律可循 三、现代化学: 从19世纪90年代末至今,物理学的三大微观发现开始,伴随着微观领域化学发展的开端,化学进入现代时期。 特点: 揭示了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微观离子运动规律,揭示了分子运动本质。 卢瑟福“天体行星模型”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E.Rutherford)借助一个放射源,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散射实验,发现了原子核,从而提出了最早的原子结构模型,即“天体行星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把微观的原子看成似“太阳系”,带正电的原子核好比“太阳”,把电子描述为在绕核的固定轨道上运动,就象行星绕着太阳运动一样。   但这个模型不能说明原子核中的正电荷数,以及原子可以发射出频率不连续的线状光谱这一事实。            未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