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湖沼的变迁.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时期湖沼的变迁

湿地的变迁 本章所述的湿地,指广义上的湿地,包括天然湿地的湖泊、沼泽、滩涂等,也包括人工筑造的池塘、水库。中国古代历史上虽然没有“湿地”名词的提出,但对于河流、湖泊、水系的记载由来已久,从《山经》到《禹贡》再到《水经注》,历朝历代对于河川湖沼均有文献记载,但有些由于时间久远,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不可细考。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市通县,向南行,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至杭州市西接钱塘江,沿线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江、河水系;串通南旺、蜀山、南阳、独山、微山、高邮、太湖等大、小湖泊68个,并建有江都、淮安及大、小渠道460余处。全长1794公里。跨度广泛,沿线的湿地形态,在历史时期经历了沧桑巨变。先秦汉唐时代,根据文献记载和钻井资料分析,运河沿线的湖沼分布,星罗棋布。历史早期大量湖沼的存在,对于调节河川径流、改善地区气候环境、发展农业经济,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其后,随着黄河决、溢、改道所造成的水沙再分配的加剧,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不断加深,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对耕地的迫切要求,运河沿线的湖沼地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先期众多的湖沼,绝大部分已经消失,个别残留至今的古湖,也己面目全非、处于自然消亡的最后阶段;而在人为作用下形成的大量人工湖泊,也由于种种原因而从地面上消失;历史后期所形成的若干湖泊,又有再度被泥沙所充填的可能。运河沿线湿地形态的如此重大变化,无疑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对运河沿线湿地的演变加以适当的总结,不仅可以加深对运河沿线整个生态环境变迁的理解,而且对今天的生态环境修护建设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运河流域湖泊的形成 湖泊是在一定的地质、地理背景下形成,通常情况下并具有一定的事件性。从其形成到成熟直全消亡的演化过程中,地质、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相互影响与依存,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色。但不论湖泊的成因属于何种类型,湖泊形成都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条件:一是能集水的洼地即湖盆,二是提供足够的水量使盆地积水。 京杭大运河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平原地区,这一地区的湖泊形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处于沿海平原低地,由于沿岸带的泥沙运动和海面波动,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使古代的海湾演变为澙湖,澙湖进一步发展,和海洋完全隔离,逐渐淡化演变成淡水湖;另一类是由河床摆动残留的河迹湖或随河流天然堤伴生的河间洼地湖等。但实际上在自然界中,湖泊形成一般都具有多因素混成特点。 一、海成湖泊 这类湖泊系海岸带变迁过程中,由于泥沙的沉积使得部分海湾与海洋分离而成,通常称澙湖。上古时期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澙湖,数不胜数,但在历经沧桑巨变之后基本已看不出它们最初形成时的形态,更有甚者已消失在了历史的遗迹当中,在这里,我们只介绍其中最为著名的几个。 杭州西湖 西湖究竟怎样形成?经过地质工作者的多年勘测研究,“湖”说流传最广。最早用地质学观点解释西湖成因者是日本地质学家石井八万次郎。1909年,他在东京《地质学杂志》中撰文称,西湖与日本的中禅寺湖相似,南山为古生代岩层的山坡,溪水北流,为西湖北山的火山岩堵塞而成。1920年,我国著名科学家考察西湖,首先提出西湖原是一礁湖,是钱塘江口一小湾,后来由于钱塘江夹带的砂土堵塞其湾口成的假说。这一假说认为,至少距今两千多年前,西湖还是一个浅海湾,除个别山岭外全部淹没在海水之中。随着海水的冲刷,海湾四周的岩石逐渐变成泥沙沉积,使海湾变浅,钱塘江也带来泥沙,在入海口沉积。泥沙越积越多,最终将海水截断,内侧的海水形成一个湖。起初,湖还随着潮水出没。后来,经过劳动人民多次筑海塘阻拦海水,再加上海平面下降,西湖才正式形成。清光绪六年宁河县志载,七里海“水本无源,地势洼下,行潦归焉。当夏秋雨多水汇,沧波浩渺,极目无涯,汪洋如海,故以海名。”古来青龙湾河由西北向东南穿越三海,即后七里海、前七里海、曲里海,其中前七里海就是现七里海的前身。—40000aBP左右,骆马湖洼地可能由于古水文网变化,使出口堰塞而一度成湖;而在11000a --17000aBP又有一次明显的成湖过程。这说明郯庐断裂带活动断层性质和强度造成了骆马湖盆地为一构造沉陷区,成为发源于沂蒙山区河流的汇水通道,当下游出口被堰塞或不畅时,积水成湖。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 黄河改道南徙袭泗夺淮后屡屡决口,尤其到了明代后,邳宿地区的泗、沂、沭、淮等水系均甚为紊乱,各河宣泄不畅,屡屡壅涨、漫溢。沂河下游因地壳沉陷而成的原骆马湖盆,其东有马陵山屏障,南因黄河夺泗之河道加积的情况下,黄河、蒙沂诸水屡屡涨溢壅塞,于是在湖盆洼地逐渐储积,汇集而成骆马湖。 洪泽湖 是唐宋之前在淮河下游原已存在的一些小型湖荡基础上,经黄河长期南徙夺淮以及筑堤蓄水形成的水库型湖泊,故洪泽之名不见于古籍。唐宋之前,在淮河下游见诸于文字记载的湖荡有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