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山地聚落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化模式-地理学报.pdf

岩溶山地聚落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化模式-地理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岩溶山地聚落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化模式-地理学报

第67 卷第12期 地 理 学 报 Vol.67, No.12 2012 年12 月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Dec., 2012 岩溶山地聚落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化模式 1, 2 3 2 4 5 4 李阳兵 , 罗光杰 , 邵景安 , 程安云 , 王 成 , 白晓永 (1.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贵阳 550001; 2.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重庆400047; 3. 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贵阳 550018; 4.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贵阳 550002; 5.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重庆400715) 摘要:中国西南山区人口与聚落的演化对岩溶山区乡村规划、新农村建设、生态系统的管理 和石漠化土地的治理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利用长时间序列的高精度航片与卫片,结合实地 农户调查,从20 世纪60 年代至2010 年的聚落与人口耦合变化过程出发,在村级景观尺度开展 了贵州高原中部典型峰丛洼地及其周边地区聚落空间格局变迁的定量研究,以探讨岩溶山地 人口与聚落演化的模式及其机制,揭示聚落变迁过程中的人地关系动态。结果表明:① 在研 究区农村37 年的发展过程中,尽管农村聚落总数在不断增多,但还是形成了一些规模相对发 展较快的中心村、镇;② 自然条件、交通相对较好和原来规模相对较大的聚落得到了优先发 展;③ 由于农户外迁,位于中部峰丛洼地区通达性较差的部分规模较小的聚落消失或逐渐空 心化;④ 在聚落和人口的自发演变过程中,一方面使部分退化的石漠化土地得到了恢复,另 一方面聚落扩展严重占用了相当的优质耕地。 关键词:岩溶山地;聚落;人口;演化模式;后寨河 1 引言 乡村聚落一直是乡村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对其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的分析,可 揭示人类活动与景观形成和演化的机制,是探讨景观格局与人类生态过程相互关系的重要 [1] 途径 。1990年以前乡村聚落研究以形态、位置、景观、演变、规划5 个方面为主;1990 [2] 年以后的研究在空间结构、分布规律、特征、扩散等方面得到了加强 。马晓冬等探讨了 [3] 江苏省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异及地域类型 ;周国华等认为,农村聚居演变的一般过程可以 划分为初期阶段、过渡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等4 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农村 聚落体系、聚居规模、聚居形态、聚居功能、聚居文化、聚居环境等均呈现出不同的特 [4] 征 ;自然环境要素逐渐被交通条件、距城镇的距离等因素取代,对耕地占用的依赖性逐 [5] 渐减轻 ,人口增长、收入增加、家庭规模变化、交通条件改善、农村地区工业化成为乡 [6] [7] 村聚落演变的重要推动力 ;近年来,村落空心化研究得到了重视 。但总体来看,“现象 —问题—对策”式的应用研究依然占主要部分,而 “趋势—机制—调控”式的探索型研究 相对较少,同时,小尺度人口空间分布、人类活动与人口特征的关系等均较少研究。 到目前为止,在石漠化严重、生态脆弱、欠发达欠开发、人地关系矛盾突出的西南岩 溶地区,对岩溶山地生态退化、石漠化、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治理模式研究较多,但对岩 溶山地系统最为活跃的因素—人口及其栖居地即聚落的变化研究较少,仅在聚落分布格局 [8-10]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