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原住民文化与科学’教学资源之研究—以鲁凯族为例.doc

台湾‘原住民文化与科学’教学资源之研究—以鲁凯族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湾‘原住民文化与科学’教学资源之研究—以鲁凯族为例

台灣「原住民文化與科學」教學資源之研究-以魯凱族為例 計劃主持人:廖秀芬 執行單位:台中市中正國小 教育部九十八年度中小學科學教育專案補助研究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多納魯凱族的在地文化融入科學概念的策略,進行科學教材的探究,呈現文化的原住民與科學的原住民兩種面貌。研究者選定人口大約600人,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多納部落為研究地區,並調查多納石板屋、黑米祭、盪鞦韆婚禮、編織物品等傳統生活方式,分析其科學原理與適用範圍,將它轉化為創新的課程。 本研究調查發現,石板屋建築時不用一根鋼鐵,不用任何石灰泥,即可建造出獨特又堅固的房子,堪稱建築文化之美。其主要建材是當地隨處可得的板岩,因外表黝黑堅硬,具有溫度調節的功能,在建築時更利用對流原理建造房子,讓石板屋有冬暖夏涼的效果。魯凱族的傳統祭儀,大都以慶祝小米豐收為主,僅有盛產黑米的多納部落以慶祝黑米豐收為主要祭典,尤其慶典期間有意結婚的男女青年,也在此時舉行盪鞦韆婚禮,由男方抱著女方繞鞦韆一圈,進到鞦韆繩索處,新郎利用共振的原理,順勢在每一個下降的瞬間將坐在鞦韆上的新娘使力盪,完成婚禮儀式。魯凱人的植物資源利用以月桃最為密切,由於月桃是單子葉植物莖的構造,生命週期短,莖比較柔軟,不如木本植物堅硬,所以魯凱人特別喜歡用月桃編織物品,尤其從嬰兒出生,至結婚出嫁,一直到死後,月桃蓆都是不或缺的重要物品,因此月桃蓆充滿魯凱人的生活記億與傳承智慧。 關鍵字:多納、文化的原住民、石板屋、黑米祭、盪鞦韆、月桃編織 壹、緒論 一、研究計畫之動機與背景 誰說科學只能存在實驗室?誰說實驗一定需要昂貴機密儀器?誰說原住民不適合學科學?原住民的石板屋正好將此逐一推翻,隨手取得的板岩,一片片的石塊,以不同方式組合,便形成一間間造型奇特的石板屋。研究者希望藉由魯凱族的盪鞦韆及石板屋,去探析與印證現代科學的知識,並從科學的觀點來詮釋原住民文化。 當文化遇上科學時,在文化傳承上,我們深知過去的科學創造了今日的文化,而文化的多樣性又能啟發我們創造科學。文化工作者紀錄原住民的傳統文化,並轉化為創新課程,讓文化得以繼續傳承,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瞭解與學習;在教育傳承上,科學教師企圖透過原住民鄉土科學教材,以盪鞦韆與石板屋為起點,將原住民的傳說、傳統建築、生活器物、傳統祭儀等原住民文化融入課程,引導學生學習原住民文化的科技巧思與科學原理,提昇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與創意。 由於多納村是高雄茂林鄉最深山的村落,也是魯凱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部落。四週群山環抱,自然景觀優美,也是南台灣最古老的原住民部落之一,山區地質屬於硬砂岩,板岩及千板岩,進入村內石板屋、石板雕刻隨處可見,尤其「黑米祭」結合盪鞦韆婚禮的傳統祭儀,更是魯凱族先民所留下的珍貴文化遺產。因此研究教師以文化融入科學的方式,從多納魯凱族的在地文化回應科學的概念,進行科學教材的探究,發展以原住民知識體系為內涵的科學研究,成果作為多納學校本位課程之鄉土教材。 (二)研究目的 台灣原住民文化之美,不僅止於歌唱、舞蹈、祭祀、慶典、狩 獵及飲食等表層生活上,其實有許多的生活智慧是深藏於其底層。為能深入瞭解原住民生活文化中的科學內涵,看見原住民生活文化的智慧,研究者嚐試呈現文化的原住民與科學的原住民兩種面貌。因此研究者調查魯凱族石板屋、黑米祭、盪鞦韆婚禮、編織物品等傳統生活方式,分析其科學原理與適用範圍,將它轉化為創新的課程,並編製一套生活化的鄉土科學教學活動設計。其研究目的如下: 1.探討魯凱族多納部落的生活經驗及族群文化。 2.探討魯凱族多納部落與眾不同的文化特色。 3.調查茂林國家公園多納地區的地形景觀與可利用的動植物資源。 4.以魯凱族多納部落的生活經驗為主軸,將蘊含有科學概念的魯凱族生活經驗完全融入科學領域中,編製與科學概念相關的教學活動設計,讓魯凱族學童能從豐富多元的文化中,自然地學習其科學概念、科學原理,達到文化與科學「e樣行」的行為目標。 5.以科學教育的長期目標為經、短期目標為緯,建立一套原住民各個族群自然資源利用之科學教材資料庫。 6.以文化融入科學的方式,從在地本位課程和文化回應教學的概念,從原住民日常生活與文化之中,發展以原住民知識體系為內涵的科學的研究,成果可匯聚成為學校內可使用之文化回應科學教學教材。 7.能提升學生對於科學學習之興趣與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從文化中探索科學概念之態度,激發學生科學研習之興趣與獨立研究之潛能。 8.拍攝魯凱族祭典的生活現況,並製作魯凱族生活動態紀錄片(VCD),使教師能靈活運用此科學教學資源,達到「問渠那 得清如 許,自有源頭活水來」之效果。 貳、文獻探討 一、原住民文化與科學 原住民生活世界中有很多生活智慧具有科學原理的架構,諸如原住民生活經驗中的時間概念、原住民生活經驗中的空間概念、原住民生活經驗中的母語、原住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