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PPT.ppt

  1. 1、本文档共1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3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PPT

第三节 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与活动;一、突触Synapse;1、突触的结构;2、突触的分类;3、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原理;二、突触后电位;EPSP;;IPSP;;;三、神经-肌肉接头与兴奋传递 ——化学性突触 Neuromuscular Transmission;1、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特征Structure in Neuromuscular Junction;运动N.F.末梢释放ACh 终板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 ACh的失活;1)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 ——电-化学转换;研究历程;;量子式释放quantum release;终板电位 肌膜动作电位的产生 微终板电位;终板电位;分级性(非“全或无”) 总和现象 电紧张扩布 无不应期;研究历程;箭毒处理后,刺激运动神经,肌肉AP消失,终板区EPP迅速上升至峰值(约50mV),10-20ms内缓慢下降,距终板区1、2、3毫米处EPP逐渐降低。结论:终板电位产生于终板区并随传播距离而衰减。 微电泳ACh至终板区外表面可记录到与EPP类似的电位变化。结论:EPP是神经末梢释放ACh作用于终板膜引起的。 Ca2+处理,终板电位的下降不是平滑而是梯次下降。结论:EPP是大量ACh单元在AP作用下一起释放的结果,即量子式释放。;终板电位的产生;N-型乙酰胆碱门控通道 N-Acetylcholine-gated Channel;肌膜动作电位的产生;微终板电位 miniature endplate potential,MEPP;;3)ACh的失活;①单向传递 ②突触延搁synaptic delay ③高敏感性:易受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易产生疲劳 ④接头传递保持一对一关系;4、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因素;实例:重症肌无力;1、运动神经末梢传来AP; 2、去极化激活Ca2+通道,Ca2+进入神经末梢; 3、 突触小泡释放Ach入突触间隙; 4、ACh扩散并与终板膜上的受体结合; 5、ACh与受体的结合激活离子通道,产生突触后电流,形成突触后电位——终板电位; 6、终板电位超过阈电位引发肌膜AP; 7、乙酰胆碱酯酶使ACh失活。;四、骨骼肌的收缩;一般过程;(一)生物电变化;1、兴奋-收缩耦联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1)兴奋通过横小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深部 2)三联体处的信息传递 3)肌质网对Ca2+的贮存、释放和再聚集;2、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Contractile Mechanism of Skeletal Muscle;滑行学说(sliding theory);;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2、肌钙蛋白分子构型的变化进而影响原肌球蛋白,使它也发生某种改变,结果是使原肌球蛋白的双螺旋结构发生了某种扭转,这就把安静时阻止横桥与肌动蛋白相互结合的阻碍因素除去,结合位点暴露,于是出现了二者的结合。;;静止状态时(左)T亚单位与原肌球蛋白结合,I亚单位与肌动蛋白结合。活动状态时(右)钙离子浓度升高,I和肌动蛋白之间的连结变松,原肌球蛋白移动到肌动蛋白细丝沟的深处,留出与肌球蛋白结合的位置;3、由于横桥的屈曲扭动,拖动细肌丝向暗带中央(M线)移动。与此同时,也出现ATP的分解、供能,以供肌丝滑行之需。;4、高Ca2+条件的维持使细肌丝继续移动。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扭动——解离——再结合的过程反复进行,使细丝向暗带中央移动,完成肌肉的收缩。;5、肌浆中Ca2+浓度下降时,Ca2+就与肌钙蛋白分离,各种蛋白的构型恢复安静时的构型,原肌球蛋白又回到了横桥和肌动蛋白之间的位置,阻止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于是出现肌肉舒张。;总之,肌肉收缩可看作是一种去抑制过程,即去除横桥和肌动蛋白之间的抑制因素(原肌球蛋白),使两者得到可逆性地相结合的过程。;;(二)化学变化;(三)机械变化;;总合收缩(又称收缩的复合Summation of Contraction):指由多个有效刺激引起肌肉收缩重叠的形式;给肌肉以一定频率的连续刺激,如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内又开始新的收缩,就形成 不完全强直收缩Incomplete Tetanus 若刺激频率增加,使肌肉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就开始新的收缩,肌肉处于持续收缩状态,即形成完全强直收缩Complete Tetanus 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所需要的最低刺激频率,称为临界融合频率Critical Fusion Frequency;附1、电突触 ——缝隙连接 gap junction ;附2、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nonsynaptic chemical transmission;;附3、局部神经元回路中的其他突触形式;附4、突触组合形式;五、神经递质与受体Neurotransmitters Recepor;1、确定N递质的基本条件;2、递质的种类;1)外周神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