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元明戏曲-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主讲教师 孙建章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导论(一) 中国古代文论涉及的几个问题: ?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中主要涉及了以下五个重要的内容,不仅反映了它们和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发展极为深刻的内在联系,也表明中国古代文论的系统性。 第一、文学的本源论 关于文学的本源,中国古代文论主要作出了两个回答: 一是文学本源于人心先秦时代流行的“诗言志”说,就其对文学本源的认识来看,即指文学本源于人心。代表正统儒家文学观的《毛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内心世界的一种刻骨铭心的积聚巨大能量的美好情素,被外在或内在的因素激活,借语言作为工具,这就是诗。这实际上接近了现代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托尔斯泰的“表现论”。 二是源于道。文学之源于道,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文学源于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亦即六经之道。这一理论的经典表述即是传统的“文以载道”说。二是指文学的本源为具有宇宙规律意义的自然之道,即是指文学源于具有宇宙规律意义的自然之道。这是道家对文学本源的认识。 第二、关于文学创作的构思 (一)、文学创作构思的预备:虚静。 中国古代有关文学创作构思的理论,都把“虚静”的精神状态,作为使构思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文学创作构思的展开:神思。神思即是中国古代版的想象,它也是艺术创造的集中表现形式。想象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即是以“神思”的命题出现的。 (三)、文学创作构思的成果:顿悟。顿悟实际是以古代特有的语言对现代意义上的灵感现象进行了描写和探讨,上述所引的相关经典论述比较全面的揭示了灵感的特性。 第三、关于文学的创作方法 文学的创作方法实际上是审美经验的表现方法,也即审美创造的方法。所以,对文学创作方法的学习,就决不是仅仅具有单纯的文学意义。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方法,要求有“文外之重旨”(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使文学作品能让人体会到“味在咸酸之外”(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既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更要“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尧臣语),这既是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标志也是鲜明民族特色的基本内容。 第四、文学形象的美学原则 中国古代文艺美学除了追求意境这一鲜明民族特色以外,另外一个鲜明的民族特色就是追求就是形神兼备,以形写神,即以精确艺术形象外在的形貌和充分展示艺术形象的内在的神质。 庄子从哲学的角度热情的赞美了得意忘形的人生境界。《大宗师》“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芄溃痈”,即是以生为一种累赘,以死为对包袱的抛弃,即真正的美在神而不在形。 《淮南子》“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悦;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威:君形者亡焉。”为西施写真,如果只画得如广告美女般的漂亮,而不能令人感到可爱和动人,即富有无限的魅力;为孟贲(之目)写真,画得牛眼般大,但不能让人感到他的威严和可怕:这就丧失了形象的精神主宰,这样的艺术追求,即“谨毛而失貌”,只追求外表的真实,丧失了对更高的精神本质的追求,这是受到鄙夷的。 第五、关于文学的风格美 风格美的问题,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重要命题,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 孔子所说的“绘事后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涉及了朴素美和中和美两种风格。 司马迁指出屈原《离骚》“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实际上指出了不同于《诗经》朴素美的弘富瑰奇的错彩镂金之美。 曹丕在具有划时代性质的文艺美学论文《典论·论文》中,不仅分析了建安七子的作家风格,而且分析了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种文体风格。 导论(二) 文艺美学就是文学艺术在创作和鉴赏过程中的美学规律的容纳和体现。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与西方不同的东方艺术特色,使得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具有了永垂不朽的艺术魅力,成为闪耀世界艺术殿堂的不朽的艺术珍品。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民族传统即东方艺术特色,内容十分丰富。 (一)羊大为美——文学艺术的实用美 1、美字的解释:大羊为美,羊人为美,形象象形 2、哲学家们的解释: A、孔孟:孔子不惜以牺牲艺术的自身价值,而强调诗乐的政治目的。孟子与荀子把文艺的政治的作用发展到了极点 B、墨子:墨子设计了灾荒之年在小米和珍珠之间作出选择。 C、韩非子:韩非把是否有用作为区别文艺作品好坏的唯一标准。无论对文学、音乐、绘画都有这样的要求,并且主张文艺的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3、文艺家们的解释:A、王充:“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者,一章无补。” B、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C、苏轼:文学创作要“有为而作”。 (二)无声之乐——言简意丰的意境美 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最高理想,是追求一种“无声之乐”,或“大音希声”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