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脑油抽提预分离塔技术改造建设单位名称中原油田分石油化工环评报告
河南百优福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秸秆热解液化加氢催化制备高质燃油(BTM)示范性项目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
编制单位:河南省化工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一七年一月
1
前 言
随着生活、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及能源种类供应的多元化,用于家庭式燃料使
用的玉米、小麦、花生、大豆等生物质秸秆大量过剩,且保存困难,造成能源浪费
同时给环境带来较大的污染压力。作为唯一能够直接转化为液体燃料的一种可再生
能源,生物质以其产量巨大、可储存和碳循环等优点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将可再
生的生物质资源转化为洁净的高品位液体燃料部分替代石油,不仅可使我们摆脱对
有限石油资源的过分依赖,解决能源日益短缺的问题,而且能够大幅度减少污染物
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环境,保护生态。因此,生物质制油技术成为当前新能源
领域研究热点。
生物质制油的关键技术快速热解理论于提出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即将经粉碎
后的农作物秸秆快速加热至 500℃以上,促使其由大分子热解裂变为小分子形成游离
蒸气,再快速冷凝生成生物质油,至今工业化装置已在欧美国家初具规模。 目前,
国内一些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就生物质能源的研究与开发、技术应用在国际上已
具有一定实力,且一些科研单位与企业联合已开展了生物质能源的工业转化装置建
设。就生物能源产业国内发展而言,我国可作为生物能源的生物质资源有着巨大的
潜力,该项技术一是可解决农村焚烧秸秆带来的问题;二是可改良土壤,生物质制
油生产过程中的附产物炭粉含有大量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直接作为肥料下田,与
化学肥料相比,可避免土壤板结,改善土壤品质,同时炭粉通过固体成型后,可以
在工矿业中作为保温材料;三是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可从秸秆的售卖和有机肥料下
田中直接获取较大的经济利益。
结合国内外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发展态势,河南百优福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科研人
员致力于生物质秸秆制高质燃油科研多年,拟利用自身研究成果筹建“秸秆热解液
化加氢催化制备高质燃油(BTM)示范性项目”,总投资 5 亿元,占地面积 115 亩,项
目拟选厂址位于范县产业集聚区-濮王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区,该块土地原为河南省
2
君恒实业集团石化有限公司现有厂区,建设单位从当地政府挂牌土地中拍得,地面
及地下三通一平工作及地上设施由原土地使用者清理解决。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
调整指导目录》(2013 年修正)中第一类鼓励类第五款新能源第 5 条:生物质纤维
素乙醇、生物质柴油等非糖生物质燃料生产技术与应用,属于鼓励类项目,符合国
家产业政策要求;于 2016 年 5 月 13 日在范县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备案(项目编
号:豫濮范集能源[2016]08432 号)。
受河南百优福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委托,河南省化工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
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 )
的相关规定,本次工程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评价单位在多次实地踏勘、调
研和收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工作中对厂址区
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地表水质量现状、地下水质量现状、噪声进行了调查、监测,
对工程污染因素、污染防治措施、清洁生产水平、环境风险等进行了分析,在公众参
与调查等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河南百优福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秸秆热解液化加
氢催化制备高质燃油(BTM)示范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
第一章 总论
1.1 编制依据
1.1.1 法律法规、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 1 月 1 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 年 1 月 1 日)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 6 月 1 日)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年 3 月 1 日)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 年4 月 1 日)
(6 )《中华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