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可燃气体的燃烧.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章 可燃气体的燃烧

第四章 可燃气体的燃烧 王海燕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1. 5 第一节 预混气体中火焰传播理论 第二节 预混可燃气的层流燃烧 第三节 可燃气体爆炸 第四节 可燃气体爆炸极限 第五节 爆轰 第六节 气体爆炸的预防 第七节 湍流燃烧和扩散燃烧 第一节 预混气体中火焰传播理论 一、物理模型及数学表达式:正常火焰传播和爆炸。 雨果尼特方程: 式中 : ,比热容,空气K=1.4 q:单位质量混气的反应热。 P:单位体积混气的密度。 瑞利方程:            式中:m为单位时间、单位截面积的质量流量。 判别方程 初始:P∞、ρ∞,最终状态 Pp、ρp须同时满足雨果尼特方程和瑞利方程。 (P156,图4-2)。雨果尼特曲线随Q向园点进。 二、正常火焰传播与爆轰 (一)燃烧的分区 初始点(P∞、1/ρ∞)和终态点(Pp、1/ρp) (A、C、F、H) (二)爆轰区(Ⅰ区) 特点:1、气体压力增大,A、C点压力Pp P∞。 2、气体密度增大,A、C点密度1/ρp 1/ρ∞,ρp ρ∞。 3、燃烧波传播速度u∞a∞,B:上C-J点,G:下C-J点。 由式(4-3),u∞a∞,AB强爆轰,BD弱爆轰,EG弱缓燃,GH强缓燃。 (三)正常火焰传播(Ⅲ区) (P157、表4-1) 第二节 预混可燃气的层流燃烧 一、火焰传播速度的定义 a)?火焰前沿(前峰、波前) 在充满混气的容器中,以电火花局部加热形成火焰,因导热使邻近冷混气体温升着火,使一层一层新鲜混合气依次着火、出现薄薄波的化学反应区、开始由引燃的地方向未燃混气传播。从而使已燃区和未燃区之间形成明显分界,这一层很薄的化学应发光区称为火焰前沿。 (燃烧学、火焰传播示意图,P201,图5-3) b) 火焰位移速度和法向传播速度(传递带) 火焰位移速度U:火焰前沿在未燃混合气中相对于静止坐标系的前进速度。其前沿的法向指向未燃气体(合速度=火焰移动的速度±未燃混气移动速度Wa) 火焰法向传播速度Sl:是指火焰相对于远处未受扰动的未燃混合气在其法线方向上的速度,即相对于混气的移动速度。 Sl=U±Wa U与混气速度Wa方向一致,取负号;反之取正号。 当Wa=0,Sl=U,则火焰法向传播速度Sl=U (燃烧学P202,图5-4 ) C)火焰前沿特点 预热区和化学反应区 强烈的导热和物质扩散 (1)不仅存在对流、辐射、 还存在导热; (2)燃烧不仅在因强迫对流 还因物质扩散引起分子迁移。 二.层流火焰传播机理 (一)热理论: 火焰传播:火焰中化学反应放热→加热相邻冷混气→温度升高→化学反应加速→火焰传播。 (二)链式反应理论 火焰中自由基扩散→传至冷混气→链锁反应→火焰传播 三、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简化分析法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Sl与导温系统a及化学反应速度WS的平方根成正比。 说明:火焰传播过程与热扩散过程和化学反应动力因素控制有关。 经转换 ∵P∝ρ ∴           式中:n为反应级数,n=2时,与P无关。 大多数碳氢化合物与氧的反应,反应级数接近2所以,Sl与P关系不大。 原因:P ↗,Sl 有↗趋势,上游ρ↗加热混气到火焰温度所需能量也增加,从而抑制了燃烧速率的增加。 该理论也存在问题:当未燃混气T∞=着火温度Ti时, Sl→∞,这是不对的。 四.物理化学参数对层流火焰传播速度Sl的 影响。 (一)可燃气与空气比值(浓度)的影响。 最佳比值→化学当量比。 浓度上下限:火焰只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才能传播。 (二)可燃气分子结构影响 饱和烃→Sl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无关。 不饱和烃→m↗,Sl↘,m≥4,Sl缓降;m≥8,Sl不降。 (燃烧学原理,P259) (三)初始压力的影响↘ n=2   Sl与P无关, n2 P↗,Sl ↘ n2  P↗,Sl ↗ (四)初温的影响 T∞↗,火焰温度Tm↗,反应速度ws↗,Sl↗        其中m=1.5~2 (五)火焰温度的影响 Tm↗离解反应越容易,释放自由原子越多,经扩散,Sl↗ (燃烧学原理,P262) (六)惰气(氧浓度)的影响 加入惰气,代替氧,降低氧浓度,SL ↘ (七)混气性质 热容CP ↗,SL↘ 吸热↗; 导热系数K↗,SL ↗   ∴灭火剂应具备K低,延缓热传递CP高的特征。 五、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 气体理想预混火焰面的几何性质——余弦定律 理想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本生灯法 实际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 第三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