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城市道路纵断面线型规划设计2.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章 城市道路纵断面线型规划设计2

第4章 城市道路纵断面线形规划设计 4.1 纵断面规划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城市道路的纵断面设计,是结合城市规划要求、地形、地质情况,以及路面排水、工程管线埋设等综合因素考虑,所确定的一组由竖向直线和曲线组成的设计。在纵断面图上表示原地面起伏的标高线称为地面线,地面线上各点的标高称为地面标高(或称黑色标高)。表示道路中线纵坡设计的标高线称为设计线,它一般多指路面设计线,设计线上各点的标高,成为设计标高(或称红色标高)。设计线上各点的标高与原地面线上各对应点标高(即高程)之差,称为施工高度或填挖高度。设计线高于地面线的需填土;低于地面线的需挖土;与地面线重合处可不填不挖。当设计线为路面纵坡设计线时,确定路基实际施工高度或计算土方量需要考虑路面结构设计厚度及路槽型式、施工方法等予以修正。从道路纵断面上可看出路线纵向大致的平衡程度与路基土石方填挖平衡概况。 在城市道路上,一般均以道路车道中心线的竖向线型作为基本纵断面。当道路横断面为有高差的两幅路(俗称两块板)或设有专用的自行车道时,则应分别定出各个不同车行道中心线的纵断面。当设计纵坡很小,在采用锯齿形边沟排泄路面水的路段,还需作出锯齿形边沟的纵断面设计线。 4.1.1 设计内容 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道路性质、类型、交通量和当地气候、地形、水文、土质条件、排水要求以及城市竖向设计要求、地物现状、土方平衡等,合理地确定连接有关竖向控制点(或特征点)的平顺起伏线形。它具体包括:确定沿线纵坡大小及坡段长度;选定满足行车技术要求的竖曲线;计算各桩点的施工高度,以及确定桥涵构筑物的标高等。 4.1.2 设计要求 城市道路纵面的线性设计一般要满足以下要求: 1.保证行车的安全与迅速。一般要求路线转折少、纵坡平缓,在纵坡转折处尽可能用较大半径的竖曲线衔接,以适应行车视距与舒适的要求; 2.与相交道路、街坊、广场以及沿街建筑物的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 3.在保证路基稳定、工程经济的条件下,力求设计线与地面线相接近,以减少路基土石方工程量,并最少地破坏自然地理环境。在地形起伏较大,或系主要道路时,应适当拉平设计线,以消除过大纵坡与过多坡度转折,即使这样会增加一些填挖土量和其他工程构筑物工作量,也往往是适当的; 4.应保证道路两侧街坊和路面上雨水的排除。为此,道路侧石顶面一般宜低于街坊地面和沿街建筑物的地坪标高,在多雨的南方地区更应如此。当地形复杂,街坊建筑群排水规划方向系背离道路时,则侧石顶面可高于街坊建筑群地面,但应在街坊出入口处增设雨水口(亦称进水井)截流地面雨水。对可能有渍水的城市用地,尚应注意使道路设计标高距渍水位有足够高度(一般宜≥1.0m),以保证路基的稳定; 5.在城市滨河地区,往往要求滨河道路起防洪堤的作用。因此,其路面设计标高应在最高洪水位以上。同时,对于同滨河路相衔接的道路,由于其标高也均被提高,故也应协调滨河地区道路之间的坡度与坡长; 6.道路设计线要为城市各种地下管线的埋设提供有利条件。因此,设计纵坡应综合考虑管线布置的要求,并保证各类管线有必要的最小覆土深度; 7.综合纵断面设计线形,妥善分析确定各竖向控制点的设计标高。对影响纵断面设计线标高、坡度和位置的各竖向控制点:如相交道路的中线标高、城市桥梁的桥面设计标高、铁路平交点处的轨顶标高、沿街重要建筑物的底层地坪标高、滨河路的河流最高洪水位以及人防工程的顶面标高等,在定线时,需要对纵断面线形上的相关控制点综合考虑,一并分析,经统一协调后再具体确定竖向控制点处的设计标高。 4.2 道路纵坡 4.2.1 坡度与坡长 道路纵坡常指道路中心线(纵向)坡度,坡长则指道路中心线上某一特定纵坡路段的长度。道路纵坡的大小关系到交通条件、排水状况与工程经济。因此,需要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4.2.1.1 最大纵坡 一条道路的容许最大设计纵坡,要考虑行车技术要求、工程经济等因素,同时还必须根据道路类型、交通性质、当地自然环境以及临街建筑规划布置要求等,来拟定相应的技术标准。 一、考虑各种机动车辆的动力要求 从对汽车的动力因素的分析可知,当车辆驶上较大的纵坡时,必然要降低车速,增加车流密度。因此,为了保证一定的设计行车速度,道路的纵坡就不能过大。 坡度过陡,下坡行驶的车辆容易溜坡,且下坡时因冲力过大而易出事故。一般说来,在纵坡大于8%的路段,下坡时,由于车辆刹车次数增加,而使制动器发热导致刹车失效,最终酿成车祸。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机动车道的最大纵坡多不超过8%。国外在风景旅游区的陡坡山路上,每1公里在道路右侧设置一个很陡的反向坡紧急停车斗,斗内铺有松散道渣,以便失速车辆冲入刹停,通过紧急停车斗旁的紧急电话获救。 二、考虑非机动车行驶的要求 根据第一章对自行车爬坡能力的分析,适合自行车骑行的道路坡度宜为2~2.5%以下;适合平板三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