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戏曲史精选
中国戏曲史;中国戏曲史; 中国戏曲以鲜明的民族形式来表现中国人的生活世界,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特征。
(一)中国戏曲是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中国戏曲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于一身,是世界剧坛上综合化程度最高、构成要素最为复杂的古老戏剧样式。集唱、念、做、打于一身,全面运用歌、舞、说、表等艺术表现手法,充分利用舞台手段,表现时空的更替和气氛的变化。;(二)中国戏曲的虚拟性原则
西方戏剧的美学基础是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形成了西方写实戏剧的艺术体系。中国戏曲学家认为,戏是生活的虚拟,是对生活的艺术体现,因而虚拟性便成为中国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
(三)中国戏曲表现形式的程式化
中国戏曲的虚拟性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要受到程式的制约和规范。何为程式?程是标准的意思,就戏曲艺术而言,程式就是运用歌舞手段来表现生活的一种规范化形式。;二、中国戏曲的表演程式;净,俗称花脸、花面。有大花脸,一般扮演地位较高,举止稳定的男性人物;副净,也称二花脸,多扮演性格粗豪、勇猛刚烈的人物;武净,也称武花脸,以武打为主;武二花,也称摔打花脸,以跌扑摔打为主;油毛脸,俗称毛净,用喷火等特技。
丑,是传统戏曲中的喜剧角色,既可扮演心地善良、机智诙谐的人物,也可扮演奸诈卑鄙的人物。根据人物身份、性格的不同,丑可以分为文丑、武丑、彩旦、丑旦等,不重唱功,而以念白的口齿清楚、清脆流利为主。;三、中国戏曲的剧种和流派;(二)高腔,名称由来,一说是因明清时流行于河北高阳,一说是因为唱腔高亢,故名。是明朝中期形成的江西弋阳腔和稍后的安徽青阳腔在南北各地的演变。由于各地语言音调的差异以及受当地民间音乐的影响,各高腔剧种,风格差异较大。特点是只用打击乐,不用管弦乐,台上一人独唱,后台众人帮腔,声音高亢。川剧、湘剧、辰河戏、祁剧、婺剧、赣剧等都属于高腔系统。
(三)梆子,因表演时用硬木梆子作打击乐而得名,起源于明代陕西、甘肃一带高亢激越的民歌。首先形成的剧种是秦腔(陕西梆子),之后向东发展,与各地方言、民间曲调相结合,陆续形成各种梆子,如陕西梆子、河北梆子等。特点是主要用弦乐伴奏,也兼用管乐器,用硬木梆子作打击乐。;(四)皮黄,是西皮、二黄两种腔调的合称。西皮起源于秦腔,也有称襄阳腔或北路的。二黄是清初由“吹腔”、“高拨子”在徽班中演变而成,也有称“南路”的。清初,西皮是汉调的主要腔调,二黄是徽调的主要腔调。随着汉调、徽调以及二者合流演变而成的京剧在各地的流行,西皮、二黄形成一种声腔系统。西皮一般激昂雄壮、活泼愉快,二黄凄凉沉郁,二腔调并用,习称皮黄。基本特点是管弦乐和打击乐并用,歌、舞并重。京剧在皮黄系统中流传最广,因此,皮黄也专指京剧。;二、剧种介绍;评剧:主要流行在北京、天津、内蒙古及东北地区。清代末年,河北滦县的“对口莲花落”吸收了京剧、河北梆子、皮影、大鼓等音乐表现形式,形成评剧。早期又称平腔梆子戏,主要在农村流动演出,1912年,成兆才等在唐山组织“警世戏社”,编写新戏,在矿工中演出。评剧音乐曲调流畅自然,伴奏器乐以板胡为主,语言通俗,有大众化特色。
越剧: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江西、安徽等地。1906年前后,嵊县一带的民谣???山歌在余姚秧歌班的影响下发展成越剧。越剧初期,伴奏用檀板、笃鼓,演员全部是男演员。1916年进入上海后,吸收京剧的舞蹈动作和绍剧的唱腔。1923年,出现全部由女性组成的文武女班。越剧唱腔细腻柔婉,长于抒情。;黄梅戏: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部分地区,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道光年间在三省毗邻地区,形成民间小戏。后来吸收弋阳腔和徽剧的音乐和表演艺术形式,出演大戏。后来以安徽安庆为流行中心。
粤剧:流行广东、广西等粤语地区。清代初期,在广东地区出现融合弋阳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剧种的“本地班”,在演出过程中,广泛吸收广东民间音乐和当时流行的曲调,形成粤剧。
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盛及贵州、云南等地。包括昆腔、高腔、弹戏、胡琴和四川本地的灯戏灯五种声腔艺术,这些声腔本来都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代乾隆以后,由于经常同台表演,遂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统称“川戏”,后称“川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农用塑料薄膜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分析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精选.pdf
- 中国农田土壤固碳潜力(史学正,南土所)精选.ppt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精选.doc
- 中国农田灌溉设备行业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精选.pdf
- 中国力学大会-2013简介精选.pdf
- 中国刨花板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战略报告(2017-2022)-目录精选.pdf
- 中国区域交通优势的甄别方法及应用分析精选.pdf
- 中国医科大学2012年7月考试《生理学(本科)》在线作业 答案(能的98分 错了一个)精选.doc
- 中国区域间隐含污染转移研究_李方一精选.pdf
- 中国医科大学2014年5-6月在线作业及答案《外科学(本科)》精选.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