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文化史作业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史作业精选

宋代书院兴盛背景与办学特色 学院:教育学部 姓名:陈 煌 年级:2013级 专业:教育原理 学号:2013010001 2015年7月 宋代书院兴盛背景与办学特色 摘要:书院是我国古代自唐以来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在宋代达到兴盛。书院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本文讨论总结宋代书院的兴盛背景,并从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德智并举与身心涵养、学术自由和师生以道相交四个方面来展示宋代书院的办学特色,并从中得到一些对当今教育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宋代书院 办学特色 启示 书院制度萌芽于唐代,初兴于五代,制度的形成则在宋代。书院之名出现于唐代,最初主要功能在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或个人读书的场所,如唐开元六年朝廷设立的丽真修书院。唐末出现了一批以讲学活动为主的书院,如张九宗书院、李宽中秀才书院、沈彬进士书院等,但这些书院主要是“士子读书之所”,是读书人自己研习学问的地方,而不是正式的教育场所。唐末五代数十年间,战争频繁,一些士大夫选择山林名胜之地,聚徒讲学,这时作为正式教育场所的书院形成了。北宋初年开始兴旺,到南宋达到鼎盛。 本文接下来将介绍宋代书院兴盛的背景和办学特色。 一、宋代书院的兴盛的背景 (一)社会动乱官学衰落与国家鼓励 自唐朝安史之乱起,历经五代十国,战争不断、社会动乱不安。政局不稳,朝代更迭快速而频繁,自汉代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学难以为继。学校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士人大量失学。于是,一些好学之士便在山林名胜僻静安全之处,建屋藏书,读书求学,进而聚徒讲学。【1】正如朱熹在《衡州石鼓书院记》一文中所说:“前代庠序之教不修,士病无所于学,往往相与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讲习之所。”【2】(《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九:衡州石鼓书院记) 至宋初,百废待兴,国家无暇顾及教育,又因社会渐趋安定,“海内向平,文风日起”,而久已荒废的官学又尚未恢复,于是作为私学的书院便应运而生。与此同时,由于书院影响的日益扩大,统治者也把举办书院作为兴学的措施之一,国家对于民间创办的书院给予赐田赐书等支持和鼓励,促进的书院的发展和兴盛。 佛教的影响 佛教在西汉末、东汉初开始传入中国,魏晋时期日益兴盛。到了宋代,由于朝廷对佛道持保护与崇尚的态度,所以佛道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对儒家的地位产生了威胁。为了复兴儒家文化,摆脱儒学的这种困境,宋代理学家通过大力兴办教育来抗击佛老思想。以此同时,理学家如陆九渊也积极“援佛如儒”,他曾参德光禅师为师,自号“象山居士”,他说:“某虽不曾看释藏经教,然而《楞严》、《圆觉》、《维摩》等经则尝见之。”【2】唐宋之际,禅宗流行,书院受禅宗影响极大。佛教徒往往山林名胜之处建立禅林精舍,从事于坐禅和讲授佛经,便于清静潜修。书院的选址显然受禅林的影响。佛教的禅林,原是佛家讲学修为之所,也是较为详密的学习与讲授佛经的办法规程。书院的的讲习和规章也受此影响。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中国新儒家,以书院自由讲学为根据,一面代替宗教深入社会, ……而(书院)讲学的风气,最先亦由佛寺传来。讲学是书院最主要的活动,其讲学又称讲会”。【3】 名师巨儒讲学 宋代书院能在中国历史上形成鼎盛,与宋代拥有一批名师巨儒从事书院讲学与办学有很大关系。名师巨儒在学院讲学,为书院树立了学术威信,吸引了大批士子来学院求学,如南宋的著名学者朱熹、陆九渊等都是当时学术界的名流,也是书院的主要讲师。名师在书院讲学,提高了书院的教学质量,扩大了书院的影响。【4】名师巨儒讲学采取自由的讲授方式,教授的内容也是自己擅长的,且授课方式灵活,吸引许多学子慕名而来。 办学特色 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书院既担任着教育教学的任务,又担负着研究和传播学术的任务。书院有别于官学,它摒弃科举取士为业,以探讨学问、传播学术思想为根本目的。这是书院建立之初的主要意图。书院在讲授知识的同时,鼓励学术创新。书院的大师一般都是学术大师,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由于创新的精神成为风气,有志的学者多向前人的未发明的学术领域中探索琢磨,一时由经学而及于小学、史学、天算地理、音韵、律吕、金石、校勘、目录、名物制度、辑佚等,都成为专门之学。”【5】因此,书院既是教育教学的组织,又是学术研究的机构。学术研究是书院教育教学的基础,而教育教学又是书院学术成果得以传播和发展的手段,这一点与现代的研究生院类似。 德智并举与身心涵养 书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人格德行的引导。从书院制定的学规上可见一斑。其中南宋朱熹于淳熙年间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堪称典范,这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完整的学规,也是南宋以后,历代书院共同依据的总学规。【6】其中要求生徒“敬敷五教”,即“父子有亲,君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