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奥数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奥数精选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奥数 ---专访奥数国家队主教练熊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代表队的来源在全国各地还比较分散,现在基本集中在北上广、武汉这些大城市了,中小城市偶尔出一两个天才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钱贺进| 上海报道 在7月末结束的第5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中国队以208分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6名队员获得5枚金牌和1枚银牌。 作为“奥数金字塔”的最顶层,奥数国家代表队无疑是众多家长关注的焦点。比如,如何才能学好奥数、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奥数、奥数成绩如何转为“升学红利”…… 就这些问题,《瞭望东方周刊》日前专访了本届奥数国家代表队领队兼主教练熊斌。这位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从1988年开始任中国代表队教练,自2004年多次担任中国代表队的领队,还先后担任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华东师大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心主任等职务。 对于社会一再批判的“奥数热”,熊斌认为,这是因为奥数竞赛已经承担起升学选拔的功能。而在教育均衡化取得一定进步之前,这种情况“无解”。 光靠勤奋是不够的 《瞭望东方周刊》:你最近强调,中国只有5%的学生适合学奥数。从国家代表队这个层面讲,适合学奥数的孩子有何特点? 熊斌:这个数字的来源是因为国际上有个统计,资优生在同一个年龄段大概只有5%。资优生天赋比较好,更适合学奥数,智力上更突出。但他们不一定都要去学奥数。 我们讲适合学奥数,是学堂上数学学得比较扎实,学有余力,且对数学有一定兴趣的学生。适合奥数的学生之间也有差异,奥数学习要根据学生特点安排不同内容和难度,我觉得以上课能听懂、课后花点功夫就能掌握为准。 当然他们本身还属资优生,要把数学学好还是需要一点天赋的,否则到不了一定的高度。到了奥数国家队的这些孩子,天赋都是非常高了,越往后走,光靠勤奋是不够的。 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既聪明又刻苦。我带的小孩很多从小学习奥数,外人看来成天做数学题,其实他们本身有兴趣,跟踢足球、玩电子游戏一样乐此不疲。 小学生学习奥数,更多出于家长安排;到了初高中,家长的作用已经没那么大了,孩子不喜欢可以不学。我接触到的奥数竞赛取得佳绩的学生,极少数可能带有功利性,但底线是他们至少不厌恶奥数。 我们是这么看孩子是否适合学奥数的:培训期间,我们会找一些适合他们的题,看他学了多少东西,基础怎样。还要看毅力如何,有的小孩做不出就算了,有的还会琢磨,来找我们讨论。也要看他的喜欢程度,有的小孩从小对数字敏感,看到数学题就有兴趣解决。 此外,他们的兴趣还比较广,有的喜欢物理,有的对建筑感兴趣。我今年带的一个学生从小就喜欢建筑,后来保送选了清华建筑系。而且这几届学生基本上不偏科,拿金牌的学生都是上海中学总分第一或前五的。 另外,偏好社交的孩子也不少,每年国家队6个人,那种内向沉静的孩子基本也只有一两个。 《瞭望东方周刊》:你带过的国家代表队成员中,是否存在地域特征? 熊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代表队的来源在全国各地还比较分散,现在基本集中在北上广、武汉等这些大城市了,中小城市偶尔出一两个天才。像黄冈中学我带过的最后一个学生是在2005年,江苏的启东中学是2001年。 我个人觉得,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优秀人才纷纷往大城市汇集。从遗传学角度,出现天赋好的学生概率高些。优秀教师也被大城市吸引,启东中学、黄冈中学这些年流失了不少优秀教师。 大城市优势还在于高校优势,奥数、物理等竞赛都离不开高校支撑。大学老师会到学校讲座,指点迷津,帮他们少走弯路,而很多问题并不是中学老师能解答得好的。 《瞭望东方周刊》:这些国家代表队的成员,成年后的情况如何? 熊斌:2000年之前,分布在各行各业的都有,到大学后专业选择宽泛,有的去华尔街做金融,有的进入企业。2000年以后,八九成的孩子读大学还是进了数学系,出来后做数学科研与教学偏多。尤其近几年,在美国、加拿大,或在北大、复旦这些国内知名高校做数学教师的人挺多。 我想,这背后的原因是,2000年前,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算好,考虑工资因素多点。2000年之后,学生家境不错,更加遵从自己的兴趣了。 “奥数热”是必然现象 《瞭望东方周刊》:你如何看待奥数目前在中国的情况?奥数在中国既然这样热,肯定有一定的原因。 熊斌:奥数1894年发源于匈牙利。1956年由华罗庚、苏步青等数学家引进来,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现数学人才。当时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个城市举行了奥数竞赛。 现在的“奥数热”偏离了当年的初衷。变味是从1998年开始的,因为那一年义务教育减轻负担,取消小升初统考,奥数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小升初人才选拔的角色。 当前的“奥数热”,一是因国内名牌高校会让很多金牌选手免试入学,而各地的重点中学也把奥数成绩作为入学测试的标准之一;二是很多师生又把“奥数题”和数学考试中的“压轴题”混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