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七言体式的转型_兼论_杂古_归入_七古_类的原因_葛晓音.pdf

中古七言体式的转型_兼论_杂古_归入_七古_类的原因_葛晓音.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古七言体式的转型_兼论_杂古_归入_七古_类的原因_葛晓音

45 2 () Vol.45, No.2 2008 3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Mar.2008 ———兼论“杂古”归入“七古”类的原因 葛 晓音 (北京大学 中文系, 北京 100871)  :, 。 , , 。 , , “”。 :;;;; :I207.2  :A  :1000-59 19(2008)02-0075-10   , ,`` , , 。 ”, , ,。 :“1., , ;2., 、、、 。, 《 、 ① 。” 》。 , , “”, ④ ② 。 , 。 。 , ,。 :、 ③ 《》 , , ?、《 , 》, , ? 、、 :“ :2007-12-16 :葛晓音, 女, 上海人, 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① 如萧涤非先生认为:“乐府中之七言歌 , ……至鲍明远氏出, 更别出机杼, 自成 一格, 所以《行路难》十九首, 下 开隋唐七言歌行之先路, 为七言演进中之又 一大转变。”《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年 版, 第137—138 页。 ② 如胡应麟说:“元亮、延之, 绝无七言, 康乐仅 一二首, 亦非合作。歌行至宋益衰, 惟明远颇自振拔,《行路难》十八 章, 欲汰去浮靡, 返于浑朴, 而时代所压, 不能顿超。 后来长短句实多出此。” 见《 薮》,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年版, 内编卷三第45 页。 ③ 参见笔者:《早期七言的体式特征及其生成原理》,《中国社会科学》2007 年第3 期。 ④ 松浦友久:《中国 歌原理》, 大连: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 年版, 第259 页。    76 () 2008   。。 ,, , , 。,, 。 , ,。,

文档评论(0)

5611907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