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犯罪中止形态若干争议问题的再探讨.pdf

犯罪中止形态若干争议问题的再探讨.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犯罪中止形态若干争议问题的再探讨

溘生盘鲎 犯罪中止形态若千争议问题的再探讨 李兰英,林亚刚 (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2) [摘 要] 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中止,肯定论者的观点是难以成立的。放弃能够 重复实施的侵害行为完全符合犯罪中止的特征。中止犯与既遂犯竞合的情况下,可根据具 体情况,或者按照一罪中止处理,或者按照另一罪的既遂处理。而对于中止犯与未遂犯的 竞合,应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分别认定为犯罪中止或犯罪未遂。 [关键词] 犯罪形态;犯罪中止;争议问题 the Abstract:ThedesistanceofcrimecallllotexistinindirectintentiOnalc^nle.Abandoning withthefeaturesofdesistanceofc—me.Underthecircum— repeatedinjuriousactisfullyconsistent stancesofcOncurrenceofdis∞ntinuedcriminaland cnmecanbe accomplishedoffense,the chal.ged or offense.Asforthecirc岫stancesofcOncuHenceofdisc。n— asdiscontinuedcriminalacconlDlished tinuedc^minaland canbe asdeSistanceofcrimeor ofcrime attemptedoffense,itcharged attempt tothe situationS. accordingspecific fOmlof of WordS: crime;deSistance Key crime;∞ntroverSy 中图分类号:DF61l 一、间接故意犯罪是否存在犯罪中止的问题 基于对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理解,我国刑法理论上对间接故意犯罪是否成立犯罪中止 问题持否定的观点,已成为通说。理由是“间接故意犯罪由其主客观特征所决定,不可 能存在未完成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这些犯罪停止形态。先从主观方面分析:间接故 意犯罪主观要件的特点,是表现为对自己的行为所可能造成的一定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 持‘放任’的心理态度,即听之任之,发生与否都可以的心理态度……根本谈不上对完 成特定犯罪的追求,也就谈不到这种追求的实现与否。而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形态 的行为人,原本都存在着实施和完成特定犯罪的犯罪意志与追求心理……可见,间接故 意犯罪主观上的放任心理是不符合犯罪未完成形态的主观特征的……再从客观方面考 收稿日期:2002—03.10 作者简介:李兰英(1968一),女,河北保定人,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林亚刚(1955一),男,湖北孝感人,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 · 38 万方数据 察:犯罪未完成形态……由于行为人完成犯罪的意志以外的原因的阻止或者行为人自动 放弃犯罪意志,而使犯罪停止在未完成的状态下。间接故意犯罪由其主观放任的心理的 支配,而在客观方面不可能存在未完成特定犯罪的状态,因为客观上出现的此种状态或 彼种结局都是符合其放任心理的,因而这种案件是应以行为的实际结局决定定罪问题。 这样间接故意犯罪里也就没有了犯罪未完成形态存在的余地”。[1](P273) 肯定的观点则认为:“间接故意犯因无犯罪意图可言,若认为犯罪中止是指犯罪人 放弃了犯罪意图,自然不发生间接故意犯中止犯罪的问题。但所谓中止犯罪,应理解为 犯罪人对其先前犯罪心理的否定

文档评论(0)

5611907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