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感知质量.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乘用车感知质量

技术报告记录 编制 组长 系长 课长 副主任 产品开发所 发行 2017.12.26日 唐林 报告名称:浅谈感知质量评价项目 报告类型:□产品设计 □工艺过程 □产品质量 □试验评价 □成本分析 □管理改进 □其他 [摘要]: 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出行,对造型质量、做工等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涉及到汽车的外观感知质量。 1、汽车感知质量的概念及意义 客户在与产品直接接触后会对产品质量有主观的、感性的认知,这种认知虽然以人的主观感受为基础,却反映了人的真实感受,直接影响购车选择,这种对产品质量感性的认识叫做感知质量。 产品的静态感知质量和动态感知质量都是客户对产品设计质量的直观感受,是第一手信息。感知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客户对产品的购买决定,决定了使用满意度以及产品的质量口碑。正是因为感知质量直接面对客户,它带给客户的印象最深刻,产生的正效应或者是负效应也最直接。随着生产技术及管理手段越来越高,产品的理论质量通常都能以各种手段来提高。这些在行业内普遍硬指标越来越接近的时候,感知质量这一软指标的高低就越体现出价值。 2、评价方式与评分标准 在汽车感知质量评价过程中,汽车评价人员通过观察、耳听、操作及身体接触与感受等办法,采用主观评价规范及评分标准,对汽车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设计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3、评分标准 汽车感知质量评价的评分标准一般采用10分制,如下表所示。参评人员需认真熟悉被评价汽车的性能及结构,通过多次反复操作被评价汽车后,按照评分标准对评价内容进行打分。 评价分数 1 2 3 4 5 开发人员评价 无法容忍 无法容忍 差 差 允许下限 市场评价 满意度 非常不满 非常不满 非常不满 非常不满 少数人不满 改善诉求对象 所有用户 所有用户 所有用户 一般用户 一般用户 评价分数 6 7 8 9 10 开发人员评价 可接受 一般 好 非常好 优异 市场评价 满意度 大部分满意 大部分满意 非常满意 所有客户满意 所有客户满意 改善诉求对象 特定用户 特定用户 受过培训的用户 受过培训的用户 -- 4、静态评价 静态评价是指评价人员在汽车静止状态下,对汽车的外观、居住性、乘降性、使用操作性及视野进行评价。 4.1 汽车正面 a、评价汽车外观是否整洁、大方及美观 b、整体形状、颜色搭配是否协调统一; c、是否具有高档、豪华感; d、是否做工优良、品质高; e、漆面质量是否优秀,非金属件与车身是否存在色差; f、进气格栅、保险杠、前照灯、翼子板、发动机罩盖、风挡玻璃及雨刮等是否美观; g、车身外观间隙大小、均匀性及平面度是否协调。 4.2 汽车侧面 a、评价汽车整体造型是否流畅; b、车门、立柱及翼子板等是否协调; c、门槛的稳定感、匹配及造型如何; d、是否安装装饰条,装饰条外观效果和品质感如何; e、车身侧面间隙大小、均匀性及平面度是否协调; f、汽车的接近角、离去角及通过角是否协调; g、车轮整体的印象是否豪华并具有品质感。 4.3 汽车后方 a、评价汽车保险杠整体印象是否美观; b、汽车保险杠和周围零件的关系是否协调; c、尾灯是否华丽、美观及协调; d、雾灯、反光件等是否存在,个数多少; e、行李箱与后车窗表面是否整洁、协调并具有品质感; f、装饰物及标识视觉效果是否美观; g、后车身外观间隙和均匀性如何,平面度是否协调。 4.4 居住性 居住性是指评价人员分别坐在驾、乘座椅上所感受到的座椅舒适性,居住空间的开放感、压迫感及宽松感等。其主要评价点有: A、评价座椅H点高度、座椅靠背角、座椅滑动量、座椅调节高度、坐垫与靠背的大小、坐垫面的倾斜、座椅面料的触感、坐垫弹性和弹跳感、支撑性与包裹性、座椅靠背调节范围、头枕前后位置与高度、头枕大小和硬度及其调节范围是否合适; B、评价汽车头顶空间、膝盖前后空间、膝盖左右空间、腿部空间、脚部空间及地板平整度是否合适; C、评价前顶盖横梁前后位置、前顶盖横梁高度及仪表板高度是否对驾乘人员造成开放感或压迫感; D、评价A柱倾斜和仪表板后端位置是否对驾乘人员造成接近感; E、评价就座位置、窗台线高度、车门肘靠及中央扶手位置是否宽松。 4.5 乘降性 乘降性是指评价人员分别在驾、乘位置进行上下车动作过程中,驾乘人员上下车的通过性和上下车时的危害感。其主要评价点有: A、评价车顶棚边框高度和A柱倾斜角度对头部通过性的影响; B、评价B柱位置和座椅靠背形状对躯体及腰部通过性的影响; C、评价方向盘与座椅之间距离是否合适;评价转向柱形状、仪表板凸出量、座椅滑动量及臀点到前门槛高度差是否对膝盖及大腿部通过性产生影响; D、评价门槛宽度、前门槛离地高度、前门槛与前地板高度差、车门开启角度及A柱下部(车门铰链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