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细胞生物学-线粒体PPt.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胞生物学-线粒体PPt

线粒体蛋白的跨膜运送 线粒体与细胞能量转换 线粒体与能量转换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进行氧化代谢的部位,是糖类、脂肪和氨基酸最终氧化释放能量的场所。 细胞能量转化的四个阶段: 糖酵解(胞质中) 由丙酮酸形成乙酰辅酶A(线粒体基质) 三羧酸循环(线粒体基质)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线粒体内膜) 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是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因为在这个循环中几个主要的中间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所以叫做三羧酸循环,也称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 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是与电子传递过程偶联的磷酸化过程。即伴随电子从底物到O2的传递,ADP被磷酸化生成ATP的酶促过程。 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机理 有关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机理三种假说 化学偶联假说 构象偶联假说 化学渗透假说 化学渗透假说 1961年由英国生物化学家Peter Mitchell最先提出。 认为电子传递释放的自由能和ATP的合成是与一种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相偶联的。即电子传递释放的自由能驱动H+从线粒体基质跨过内膜进入膜间隙,从而形成跨线粒体内膜的H+梯度,及一个电位梯度。这个跨膜电化学电势驱动ATP的合成。 电子传递 电子传递链的结构基础 复合体Ⅰ:NADH脱氢酶 复合体Ⅱ:琥珀酸脱氢酶 复合体Ⅲ:细胞色素C还原酶 复合体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 氧化磷酸化偶联是能量转化的关键 生物氧化产生的ATP统计 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36或38个ATP中有34个是在线粒体中产生的,线粒体是细胞名副其实的“动力工厂”。 线粒体蛋白的跨膜转运 线粒体蛋白质的转运 线粒体的蛋白合成能力有限,大量线粒体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定向转运到线粒体 。这些蛋白质在运输以前,以未折叠的前体形式存在。通常前体蛋白N端有一段信号序列称为导肽、前导肽或转运肽,完成转运后被信号肽酶切除,就成为成熟蛋白。 前导肽特性 碱性氨基酸(特别是精氨酸)含量较为丰富,它们分散于不带电荷的氨基酸序列之间; 缺少带负电荷的酸性氨基酸;羟基氨基酸(特别是丝氨酸)含量较高; 有形成两亲(既有亲水又有疏水部分)а-螺旋结构的能力。 编码蛋白向线粒体转运 前体蛋白进入线粒体的机制: 蛋白质运送过程的特点 需要受体 消耗ATP 需要分子伴侣 要电化学梯度驱动 要信号肽酶切除信号肽 通过接触点进入 非折叠形式运输。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