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顶板事故防治PPT.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顶板事故防治PPT

第二节 顶板事故的致因及防治;(二)局部冒顶事故的致因及防治;靠煤壁附近的局部冒顶事故的预防;2.采场两端的局部冒顶;3.放顶线附近的局部冒顶;预防措施;2. 厚层难冒顶板大面积冒顶;30m;3. 漏垮型冒顶的致因及防治;4. 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预防措施 应用伪俯斜工作面并使垂直工作面方向的向下倾角达4~6°; 掘进上下顺槽时不破坏复合顶板; 工作面初采时不要反推; 控制采高,使软岩层冒落后能超过采高; 尽量避免上下顺槽与工作面斜交; 灵活地应用戗柱戗棚,使它们迎着六面体可能推移的方向支设; 在开切眼附近于控顶区内,系统地布置树脂锚杆; 但是,在采用这个措施时应考虑采场中打锚杆钻孔的可能性和顶板硬岩层折断垮落时,由于没有已垮落软岩层作垫层,来压是否会过于强烈。 除上述措施外,还有两条应该采用的。 第一,在使用摩擦支柱和金属铰接顶梁的回采工作面中,用拉钩式连接器把每排支柱从工作面上端至工作面下端连接起来,由于在走向上支架已由铰接顶梁连成一体,这就在采场中组成了一个稳定的可以阻止六面体下推的“整体支架”。 第二,必须提高单体支柱的初撑力,使初撑力不仅能支承住顶板下位软岩层,而且能把软岩层贴紧硬岩层,让其间的摩擦力足够阻止软岩层下滑,从而支架本身也能稳定。;二 巷道冒顶事故的致因及防治;预防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措施:;(二)巷道交叉处的冒顶事故;(三)支架支护巷道冒顶防治;8)在易发生推垮型冒顶的巷道中要提高巷道支架的稳定性,可以在巷道的架棚之间严格地用拉撑件连接固定,增加架棚的稳定性,以防推倒。倾斜巷道中架棚被推倒的可能性更大,其架棚间拉撑件的强度要适当加大。;(一)概念∶冲击地压是采场周围煤岩体,在其力学平衡状态破坏时,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间释放而产生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是一种特殊矿压显现。 ;冲击地压: 矿山井巷和采场周围煤岩体由于变形能释放而产生的以突然、急剧、猛烈的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矿山压力现象,特殊的矿山压力现象。 冲击地压、顶板大面积来压、岩爆、矿震、煤与瓦斯突出、地表突然塌陷等现象,由于其发生过程突然,且具有典型的动力特征,通常情况下,统称为矿山动力现象。 ;巷道冲击地压描述;冲击地压、岩爆、矿震;冲击地压预测 采用具体的方法和装备预测何时何地会不会发生冲击地压,破坏性如何? 采动应力监测、钻屑法、地音与微震、电磁辐射等 冲击地压防治 对具有冲击危险的区域实施具体措施以降低冲击危险性。 合理开拓布置、保护层开采、煤岩层注水、煤层卸载爆、深孔断顶爆破等。;(四)类型 重力型、构造型、复合型。 二、冲击地压事故分析 我省1966-2005年3月,共有13个煤矿发生破坏性冲击地压353次,死亡28人,重伤65人,破坏摧毁巷道8184m。 ;;;;事故案例1;二、事故原因: 1、采煤四队管理干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严重,对现场顶板管理重视不够,有章不循,空顶作业,规程规定柱距和排距都是0.8米,而实际上却空顶4米长、宽2.6米,特别是此处顶板有了变化仍然违章作业,是造成这些事故的直接责任。 2、管理制度不落实,安全教育不正常。对安全生产没有坚持“四个同时”。 ;四、事故损失和危害 这起事故非常惨重,发生了两名死亡,一名重伤,两名轻伤,根据影响产量,善后处理及工伤费用及其他方面的支出,估计在20万元左右,但给家庭造成的痛苦和伤害就更大了,孙某父亲74岁,妻子32岁,大女儿,二女儿,三女儿,儿子都未长成人。李某家庭更惨,祖孙三代共有11口人,7个小孩,最大的才17岁,最小的还不满周岁。 ;事故案例2;3、事故情况:1998年9月24日,采煤一队包工队员刘某在-310水平北部1200采区1204工作面回柱,当回到最后一棵密集时,被长1米,宽0.4米,厚0.7米的石头压住,当场死亡。 ;二、事故原因: 没有严格执行“三角回撤法”和“先支后回”制度 三、有关安全规定 《采煤作业规程》规定,回柱时,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和先支后回制度。 ;事故教训;事故案例3;二、事故简要经过: 1998年11月29日9点19分,刘某在-550水平北部9420皮带道迎头作业,因该迎头6米没有使棚,顶板坠开,冒下长3米,宽1.7米,厚0.35米的石头,将其压住,当场死亡。 ;三、事故原因 1、死者某在加固整理棚子时,本应先检查顶板,再进行施工,但由于其图省劲怕麻烦,冒险作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相互保安没做好,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安全有关规定 《掘进作业规程规定》,掘进过程中,顶板遇滑纹,或有破碎处须进行使棚支护。 四、事故损失及危害 根据局1998年安全1号文对矿罚款10万元,对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