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食用菌栽培04灰树花栽培PPT.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用菌栽培04灰树花栽培PPT

* * 灰树花栽培 一、概述 (一)学名及分类   灰树花是食、药兼用蕈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灰树花菌属。 (二)营养与价值 灰树花具有松蕈样芳香,肉质柔嫩,味如鸡丝,脆似玉兰。其营养和口味都胜过号称菇中之王的香菇,是极其珍贵的高档食用蕈菌。    灰树花能抑制高血压和肥胖症,预防贫血、坏血病、白癜风,防止动脉硬化和脑血栓。有保护肝脏、胰脏,预防肝硬化和糖尿病,防治克山病、大骨节病和某些心脏病、佝偻病。利于大脑发育、保持视觉敏锐,促进伤口愈合,抗衰老、增强记忆力和灵敏度。抗癌活性强,同时它又是极好的免疫调节剂。作为中药,灰树花和猪苓等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肝硬化腹水及糖尿病等,是非常宝贵的药用真菌。 灰树花的形态  (三)、形态特征   灰树花子实体肉质,短柄,呈珊瑚状分枝,末端生扇形至匙形菌盖,重叠成丛,大的丛宽40~60厘米,重3~4公斤;菌盖直径2~7厘米,灰色至浅褐色。 表面有细毛,老后光滑,有反射性条纹,边缘薄,内卷。菌肉白,厚2~7毫米。菌管长1~4毫米,管孔延生,孔面白色至淡黄色,管口多角形,平均每毫米1~3个。孢子无色,光滑,卵圆形至椭圆形。菌丝壁薄,分枝,有横隔,无锁状联合。 (3)空气:极好氧性菌类,需要大量氧气,应加强通风。灰树花子实体对CO2敏感,在CO2浓度过高,子实体生长迟缓 ,不分化,并易造成杂菌污染。 (4)光照:菌丝生长不需光,辅以50Lx的光照有利于原基的形成。子实体分化发育期要求200~500Lx。光照能使子实体颜色变深,灰树花子实体具有向光性。 (5)酸碱度: 灰树花菌丝生长的pH为3.4~7.5,最适为5.5-6。子实体生长阶段pH4.0为宜 三、栽培管理技术 (一)栽培季节与场地的选择 1、南方一般在2—3月份开始播种,4月开始脱袋入土栽培 2、通风良好、三分阳七分阴。 (二)培养料配制与菌袋制作 1、培养料配方   ① 栗木屑70%、麸皮20%、生土8%、石膏1%、糖1%。   ② 栗木屑50%、棉籽皮40%、生土8%、石膏和糖各1%,加105%~110%水拌料,使含水量达55%~57%。 2、装袋   用长宽17厘米×30厘米,厚度为0.04~0.06毫米的聚丙烯袋或高密度聚乙烯袋,装料15厘米左右,袋口套直径3厘米高、3厘米的套环,加棉塞盖防水纸,用皮筋或小线扎紧,然后灭菌。 3 灭菌 常压,保持100℃ 8~9小时,高压灭菌1.5小时。 4、接种培养: 接种、发菌期管理与金针菇基本相同 (三) 栽培管理 灰树花出菇有袋式和仿野生出菇两种管理方式。 袋式出菇: 将长原基的菌袋移入出菇室,保持温度20~22℃,空气湿度85%~90%,光照200~500勒克斯,3~5天后除去环、棉塞,直立床架上,袋口上覆纸,纸上喷水,每天通风2~3次,每次1小时。约20~25天后,菌盖充分展开,菌孔伸长时采摘。采摘时,可用小刀将整丛菇体割下,连采2~3潮,生物效率30%~40%。   仿野生出菇: 木屑作培养基的栽培菌袋,菌丝满袋后,脱去塑料袋,将菌棒整齐地排列事先挖好的畦内,菌棒间留适当间隙,在菌棒缝隙及周围填土,表面覆上1~2厘米的土层。 这是覆土栽培的一种形式,生物效率可达100%~120%。这种方式远远优于前者,故在此着重介绍。 (1) 排菌时间   灰树花在唐山地区栽培,最佳排菌下地期在11月至次年4月底。因为此时空气和土壤中的杂菌、病虫不活跃,不侵害菌丝,而灰树花菌丝耐低温,菌丝连接紧密,长势健壮,对菌丝吸收营养有利。 低温期排菌下地尽管发育期较长,但出菇早、产量高,可在雨季前完成产量的80%,4月底以后栽种的灰树花因为气温高、杂菌活跃,灰树花菌袋易感染,并会出现子实体生长快,单株小,总产量低,易受高温和暴雨危害。 (2) 排菌方法   ① 场 地 选择背风向阳、干燥、不积水、排灌方便的地方。   ② 挖地坑 东西走向,挖宽45~55厘米、长2.5~3.0米、深25厘米的地坑,地坑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在其中间修排水沟,便于行走、管理和排水。 地沟挖好后,要先灌一次大水,目的是保墒。水渗干后,在沟底和沟帮撒一层石灰,增加钙质和消毒,再在沟底和沟帮撒一薄层敌百虫粉,最后在沟底铺少量表土。  ③ 排放菌棒 发好菌丝的菌袋剥去塑料袋,将菌棒横成排竖成行地排放在沟内,每4个菌棒之间要有一个空隙,相邻菌棒要挨紧。使排放的菌棒上表面齐平。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