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世明-额底纵裂入路在鞍区病变中的应用.docVIP

贺世明-额底纵裂入路在鞍区病变中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贺世明-额底纵裂入路在鞍区病变中的应用

额底纵裂入路切除颅咽管瘤31例报告 贺世明 王梁 侯芳 赵继培 赵兰夫 吕文海 高国栋 摘要: 目的:探讨额底纵裂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手术方法、手术特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的中线生长颅咽管瘤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资料。结果:术中鞍区结构显露良好,肿瘤全切除19 例(61.3%),次全切除12例;术后视力视野全部得以改善,并发电解质紊乱6例,尿崩症15例。结论:额底纵裂入路显露中线结构良好,是治疗中线生长型颅咽管瘤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关键词:额底纵裂入路;颅咽管瘤;显微手术 颅咽管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肿瘤之一,临床上采用的手术入路多为翼点入路、额底入路、经胼胝体入路以及侧脑室入路。国内偶有额底纵裂入路的报道,但采用的是单侧额骨骨窗,未能充分发挥该入路的优势。我科自2010年元月以来,针对向上生长的中线型巨大颅咽管瘤,采用双侧额底纵裂入路进行肿瘤显微切除共31例,手术中见鞍上区域显露良好,手术结果满意,现将该入路方法、技巧以及手术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10年元月以来收治的向上生长的中线型巨大颅咽管瘤患者31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9例;年龄6-58岁,平均35.7岁。临床症状:视力下降31例,视野缺损28例,头痛24例,多饮、多尿9例。复发颅咽管瘤1例。全部病例均经过头颅MRI和CT扫描诊断,最终经病理学确诊。 1.2 影像学资料:术前影像学资料显示,31例颅咽管瘤均为中线生长型肿瘤,其中实质性颅咽管瘤7例,囊性颅咽管瘤9例,混合性颅咽管瘤15例;鞍上型颅咽管瘤21例,鞍内鞍上型颅咽管瘤10例;向后生长者9例,向上生长突入三脑室内者4例,伴有肿瘤钙化者13例。肿瘤密度混杂,边界清楚,增强效应明显。 1.3 手术方法:均采用额底纵裂入路,全麻后取仰卧位,头后仰15度,发际内冠状切口(图1),分离骨膜,双侧额骨骨窗,骨窗平前颅窝底(图2),打开额窦,额窦内先填塞碘仿纱条,术后肌肉填塞,骨膜翻转覆盖。显微镜下,于颅底上1-2cm处切开硬脑膜,电凝切断上矢状窦起始部,沿纵裂切开大脑镰。分别牵开上下硬脑膜。显微分离前纵裂,游离双侧嗅神经,电凝切断大脑前桥静脉。分离前纵裂至鞍区,显露肿瘤。剥离肿瘤表面蛛网膜层,电凝切开肿瘤包膜,先行瘤内切除,再分离肿瘤与周围结构,尤其要分辨并仔细保护垂体柄。 2 结果 2.1 手术入路可视范围:鞍上结构显露良好(图3),两侧可显露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动眼神经,向上可显露三脑室底部、视丘下部,向下可显露鞍内中后部分,向后可显露脚间窝、基底动脉。 2.2 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19例(图4)。由于与垂体柄粘连严重,次全切除10例;鞍内前方肿瘤残余,次全切除2例;均进一步采取了γ-刀治疗。 2.3 术后症状:本组无死亡病例,无感染病例。术后全部患者视力得到改善。术后多饮、多尿15例, 其中一过性尿崩11例、长期服用弥凝药物控制4例。电解质紊乱6例,高钠血症2例,低钠血症4例。术后皮质激素补充治疗3例。 3 讨论 3.1 额底纵裂入路特点: 颅咽管瘤常见的手术入路包括:翼点入路、额底入路、经胼胝体入路以及侧脑室入路。翼点入路是最常使用的手术入路,其优点是到达鞍区的距离较最短,适合向一侧鞍旁发展或向视交叉旁生长的肿瘤,对于向上生长、向鞍后发展、鞍内肿瘤就凸现视野的不足。额下入路主要适合鞍上型颅咽管瘤,对于向外侧扩展及瘤体巨大的肿瘤暴露欠佳,另外位于视交叉后方及位于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此入路常不能发现肿瘤。经胼胝体前部入路适用于肿瘤位于三脑室内或主体在三脑室内。额底纵裂入路是采用由前颅窝底面、双侧额叶底面、双侧额叶内侧面构成的三角形空间进行手术操作。左右显露范围相当于双侧的额底入路,可暴露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动眼神经。上方视角接近于胼胝体前部入路,向上可见突入三脑室内的肿瘤部分、向下可暴露鞍内的中后部分。虽然该入路显露的手术野很大,我们认为:该入路最适合的是位于中线、向上生长或突入脚间窝的颅咽管瘤。对于向鞍内生长的肿瘤,除了经蝶窦入路外,上述入路均不适合,相比较额底纵裂入路对鞍内直视更多一些。而对于视交叉前置患者所有入路都显不足,额底纵裂入路却能更好的显露第四间隙。 3.2 微创的理解:提到冠状切口、双侧额骨开窗,或许一些神经外科医生会提出质疑,是否有悖于目前所追求的微创概念?无可置否、我们采用的额底纵裂入路头皮切口较长、骨窗偏大,从头皮和颅骨上讲,不符合微创的理念。 然而,目前一些神经外科医生陷入了锁孔就是微创的误区,片面认为小切口、小骨窗开颅就是微创;片面认为手术中使用了显微镜、使用了某种显微器械就是微创。无可置疑,小切口、小骨窗符合美容、微创的原则,但是我们神经外科真正的、最重要的微创概念是指对脑组织、脑功能的微创。其精髓是指最小程度的损伤脑组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