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于庆华老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听于庆华老师

听于庆华老师《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有感 我们所听到的课大致有两种:真情投入课和机械表演课,又可以说准备好的课和没准备好的课。准备好了自然真情投入,准备不好只能机械表演。没准备好,创意再好课也出不来。 一节好课是教师教育思想真实的流露,发自内心上出来的课,如一缕清风,沁人心腑,会使听者真情融入,情不自禁,受益自然匪浅。表演痕迹明显的课就像机械地背课文,毫无感染力,听者费神。 于庆华老师的《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有很多方面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1课堂结构合理,目标明确。对于教学目标,教师并没有像常规中开篇摆出来,但整堂课中,教师都通过前后紧密有效地衔接,不露声色地层层揭示,每一步学生都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怎么做,效果又极佳,环环相扣严谨有序,于无声中胜有声,这是目标教学的最高境界了。 2精讲点拨。西洋的概念,这个学生肯定不知道,教师寥寥几句既明确了西洋概念,又与大西洋进行了区别,难点迎刃而解;郑和如何说服大臣,教师通过换问点拨,变成郑和进行远航的条件,一句话就让学生找准了答题的方向;学生答得不全的地方,教师通过换问提示,比如怎么才能不迷失方向,学生马上理解是航海技术条件指南针的应用; 3以学生为主,自主与合作相结合解决问题。整个课堂,教师都是通过环环相扣地提出问题,个体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如郑和远航原因个体展示,航海的过程与成就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小组合作中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合作解决;在解决问题后,个体与小组展示相融会,合作的问题合作解决,体现了团队精神;记忆挑战环节,通过个体展示找出问题,再通过船队合作解决问题,学生每一环节都有着明确的目标。 4角色融入,亲身体验。一开始,教师让学生以船队船员的身份融入课堂,开始了以海为主题的旅程;当谈到大臣们反对远航时,老师让学生体验假如自己是郑和,如何说服大臣,角色融入,学生很容易全身心投入思考问题,比作为旁观者更容易找到问题答案,而且更设身处地;假如你是明朝皇帝,会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都会让学生融入到问题之中。 5教学手段丰富灵活。利用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轻松点明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原因目的;通过角色体验明确郑和远航的条件;作为船队成员完成远航的过程;通过资料和图片比较郑于哥伦布引导了学生思考的方向,从而得出郑和远航的意义;播放游览蓬莱阁的视频中,就把倭寇盛行的原因、为什么出现在东南沿海一带一一阐明,在惬意的游览中轻松解决了问题 6轻松愉悦,趣味盎然。自始至终,课堂都保持着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不是教师想方设法的自己逗学生,而是通过调动学生,让学生的机智幽默得以展现,通过学生的发挥再调动其他同学,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通过视频,教师以导游身份带领学生游览古迹,学生如身临其境,既放松了心情,增长了见识,融入了教育,又设置了问题,一举四得;记忆挑战,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明确了问题,还把整目的知识体系归纳为一个整体,一举三得。 7知识线索简洁清晰。在戚继光抗倭这一目,通过记忆挑战环节,既提出了问题,又把整个戚继光抗倭这一目的线索和知识体系归纳了出来;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占澳门三个事件,教师按照文本顺序,自然过渡,中间的衔接简明果断,自然流淌不做作;在思维碰撞环节,通过问题:明朝对外交往的变化和变化原因,层层推进,归纳出整课的知识框架,框架简洁清晰,阐释了本课的核心。 8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比如郑和从海外带回了什么?有学生回答大象长颈鹿,教师补充长颈鹿当时被人们称为麒麟;除了郑和当时的世界上还有哪些航海家?这个问题还没学到,但学生能流利地回答,体现了现代学生宽阔的知识面,很多有趣的知识和我们只隔着一层窗户纸,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捅破;通过郑和的远航为什么没有继续下去?揭示明朝的危机,为戚继光抗倭做铺垫;在游览蓬莱阁的视频中,教师介绍了著名的“鸳鸯阵”,这种有效的补充使学生在愉悦中增长了知识,而又不脱离课本; 9设置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灵活多变、不离主题。比如教师让学生列举和郑和同时期的航海家,实际上是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通过和哥伦布比较,得出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突出郑和的伟大。问题问得很开放,涉及面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效果非常好,在回答哥伦布与郑和的不同点上,学生连很细小的不同都找得非常准确,首先因为这个问题的设置准确的把握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吊起了他们的胃口,资料和图片又引导了学生的思考方向。通过为什么把7月11日作为航海日,更突出了郑和的伟大和中国在古代历史的贡献。紧接着问为什么没有继续下去?此问题既点出了郑和远航的弊端,虽七下西洋却没有发展贸易(解决了之前学生的错误观点),更主要的是通过此问题揭示明朝开始走下坡路,又为戚继光做了铺垫。这一系列的问题前后呼应,一个接着一个悬念,层层迷雾被有序地拨开,环节完成后,学生有豁然开朗之感。而通过问题的这种设置,前后内容也得到巧妙衔接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