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桥的启示.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座桥的启示

两座桥的启示——浅谈历史课堂的人文素养教育 ?——摘自《报刊文摘·周末》2011年7月29日 两桥相比,建设“杭州钱江三桥”我们缺的不是资金,不是技术,而是精神。屡屡见诸报端的事实总是震撼我们的心灵:从三鹿奶粉、毒大米、染色馒头、瘦肉精猪肉......到钱江三桥引桥倒塌、7.23高铁追尾事故,我们不禁要追问:中国怎么了?中国人缺失了哪些精神? 每当看到这样的报道,我就会深深感到:作为教授人文学科之一的历史教师,我们肩负的使命是多么的沉重! “建桥,建的不好还不如不建”,茅以升的这句名言让我们无法忘怀。 “钱塘江大桥已经被当成文物,但这种精神不能像文物一样只存在博物馆里。”茅以升的女儿茅玉麟如是说。 毛泽东同志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是的,精神不能缺失! 如果说科学教育是培育学生逻辑性思维的理性圣殿,那么人文素养教育就是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建设精神家园的阵地前沿。 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历史学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传递积极情感的故事不胜枚举,令后人永世敬仰的伟人比比皆是。我想结合课堂中的实例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爱国忧民——解读古人的情怀 古代史教学中涉及到的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都以不同的方式诠释了对国家的热爱,对社会的关注。 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屈原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投江自尽以死明志;张骞虽10余年囚禁仍不改汉节,不移初衷,开通丝绸之路;辛弃疾壮志未酬,死不瞑目;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美好品质;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 在讲述这些古人的言语、事迹时,适时追问:“我们能说出他们当时的心声吗?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情感吗?我们现在能做些什么?”引起学生的深刻思考,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 志坚业精——获取真理的捷径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在绵延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令人折服的文化名人,堪称志坚业精、光耀华夏。 例如,虚怀若谷,勤学不倦,顽强钻研,发明地动仪的张衡;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开创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圣”张仲景;精通天文历法,著有《缀术》,精确计算圆周率的祖冲之;意志坚定、历尽艰辛求取真经,架起中印友谊桥梁的的唐僧玄奘;历时 27 年,实地考察,亲身试药,三易其稿,著成“东方医学巨典”《本草纲目》的李时珍...... 我认为详讲这些文化巨匠的创作过程和人生经历并不是浪费时间,它为学生指明了获取真理之路总是艰难曲折的,只有坚定信念,坚韧不拔,才能最终攀上科学的巅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刻苦钻研,勤奋学习。 从这一部分的处理来说,其实科学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并不是分裂的,而是完美融合的,这些名人的人生旅程就是最好的证明。 健康审美——装点岁月的风景 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美学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学史、艺术史的教学来实现的:王羲之的《兰亭序》、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敦煌莫高窟壁画塑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在讲课时,只要是课本上提到的作品,我会想法设法找到图片或者文字的片段,为了增强视觉效果,尽可能用视频,比如,讲张择端时向学生呈现的是上海世博会的动态《清明上河图》,讲唐朝乐舞时播放乐舞的片段。这些作品,或书法,或绘画,或文学,或音乐舞蹈雕塑,其间无不流淌着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为净化学生心灵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成为日后装点人生岁月的亮丽风景。 ???? 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把课单纯上成艺术品或文学鉴赏课,而要立足教师对作品的深刻理解,把我们对作品的所感所悟传递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创新——决定民族成败的灵魂 新课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勇于改变,深挖教材,研究教法。 如前面几篇作业中所写,我首先改变观念,创设师生平等、民族和谐的课堂氛围;其次,课堂上鼓励学生批判质疑,不做“唯书”“唯师”的“无问题学生”;第三,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以承讲一个课题或者自己设计练习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实例如前几篇作业,不再赘述)。 自信——走向成功之路的健足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发表的很多看法和见解是幼稚甚至可笑的,我们一定要运用智慧,用艺术的语言加以引导,多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一个例子我印象很深刻,虽然不是中古史内容,也想拿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记得初三学世界史二战的时候,给学生讲过一个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