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 当 临 佳 境.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会 当 临 佳 境

会 当 临 佳 境 ——巧设情境走进历史? 体验鲜活快乐历史 ? 提到历史,很多人认为历史是过去客观存在的,不可改变的;历史教师的教学也只不过是把一成不变的的东西源源本本地传授给学生。因此历史课堂就被上了抽象、枯燥的烙印。而随着易中天的品三国,王立群的讲史记,我们发现原本繁琐枯燥的历史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掀起了一股讲史热。从中我们该有什么启发呢?那就是撩开历史神秘冷峻的面纱,生动再现还原历史。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积极创设情境,将历史“复原”,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如何巧设情境让学生体验鲜活历史呢? 一、巧设问题,走进历史。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由幼稚向开始成熟过渡,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对新事物好奇心较强,他们对历史课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把历史课当作故事课来认识。我们要综合分析学生的情况,抓住他们对新事物的强烈兴趣,所创设情景要以比较生动、有趣的形式出现。如在初一历史学习《原始的农耕生活》一课时,我没有照本宣科地跟学生介绍氏族部落生活、生产情况,而是设计出两个问题:1、假如我们去半坡村和河姆渡村去考古,你会发现一些什么东西?得出哪些认识?2、假如你是半坡人或河姆渡人,简介一下你一天的生活、生产情况。学生对这样的上课方式普遍感到很新鲜,对这些问题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真正“动”起来了,非常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讨论和研究活动。很快,他们掌握了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尤为可喜的是他们关于半坡人、河姆渡人的生活简介,有许多学生描述得相当详尽、精彩,有个学生写道:“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来了,我起来穿上野兽皮毛作成的衣服和草鞋开始迎接新的一天。我用石头互相敲打摩擦生火,用鱼纹彩陶盆把粟和蔬菜煮熟,用叉叉紧野兽的肉把它烤熟,招呼家人吃早饭。然后,跟几个青年带着尖尖的骨叉到河边叉鱼……”这位学生把他利用什么工具,如何捕鱼,如何狩猎,如何建造房子的经过写得合情合理,但又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这样,通过巧设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体验历史。 在学习七年级下册《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时,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要求的:“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在教学活动建议中这样描述:“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比较古今异同”。这些历史知识学生感觉既遥远又陌生,怎样拉近这种距离,与学生一起穿越历史时空,对宋代的社会风貌形成整体的认识呢?在反复思考后,我决定从情境创设入手,让抽象、枯燥的历史变得鲜活和具体起来。?在本节课中,我用了一种全新的形式,设计了一个东京一日游的活动,在这种游览的过程中,我不断设计出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始终处于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快乐之中。例如在“食”的环节:由浅入深,先是说如果让同学们到宋朝的南方去开个餐馆,做什么食物会生意火爆,请大家出谋划策。其实这就是需要学生动脑筋考虑,宋朝这个社会南北方饮食习惯是有差别的,但是也有一些共性,例如饮茶等。结果学生自己都找到了答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情境功不可没。   在学生掌握了所有的饮食习惯以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发散性思维情境:如果在宋代,你家里来了客人怎么招待?学生反应很快,分别说:如果客人是北方人,可以招待他吃面食、可以涮羊肉,但是也可以尝试一下南方的水煮鱼等新鲜的口味。如果是南方人,可以吃米饭、吃鱼。饭后可以一起喝茶,并且可以随身带点八宝粥,作为午后茶或者路上饿了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体验了历史,学习了知识,化枯燥为生动。 ????三、联系实际,运用历史。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角度、灵活地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学生乐于参与的历史情景。?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所设置的情景就不能与生活完全脱节,必须要与现实有紧密联系,要让学生从思考、讨论中得到满足和快乐;同时要引导学生从探究中学会学以致用,懂得关怀社会,关注现实。在学习初一上册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课时,我也没有直接讲授课文,而是针对班级实际,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班人数较多,最近出现了不少问题。为了更好的管理班级,请同学们根据诸子百家的治国思想,结合我们班实际情况提出你的治班建议。”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积极思考,并进行了热烈的辩论,最后学生在究竟用“以德治国”还是用“以法治国”问题上互不相让;有些学生综合双方的意见提出了“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相结合,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已是相当有见地。学生接触到实际的问题思维相当活跃,表达起来有条不紊、头头是道,在这个自主学习和辩论的过程,学生不但对课本的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而且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相当的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巧设情境使我们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