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融入历史情境
融入历史情境,促进学生探究——浅谈历史资料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首先以下面两幅图片切入本教学环节:
??????????? ????????????????????????
???????? 图片一:重庆人民欢庆抗战胜利????????????????????????????????????????? 图片二:国民党积极准备内战
图片一引导学生再一次感受抗战胜利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问题:如果你置身于当时,你心里最盼望的是什么?学生自然会想到在经历长期的战争磨难后,人民的最大愿望是和平。随后针对图片二提出问题:这些行为与当时全国人民的意愿相符吗?这意味着国家、民族将要面临什么局面?由此学生会感受到当时的中国上空笼罩着战争的乌云,人民的和平愿望有可能化为乌有。两幅图片让学生了解了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也初步认识到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不是从人民利益出发,其打内战的阴谋已经在酝酿准备中。
接下来引用的两段文字资料均出自课本,一则是课文导言中的“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和平的电报之一”(也可以将其余两封电报的主要内容宣读一下),一则是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有关电报的言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①蒋介石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并把电文登在报纸上,其真实用意是什么?
②面对蒋介石的如此邀请,如果你是中共领导人,去还是不去?说出理由。
小组讨论中,首先学生通过刚看到的国民党准备内战的图片及陶希圣的言论能够很快得出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结论。而毛泽东去不去,学生可能会出现分歧,有些同学认为为了人民的和平愿望,毛泽东应该去;有的同学则认为不应该去,理由是蒋介石仇恨共产党人,曾对共产党人大开杀戒,且言而无信等。由此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小组讨论完后,课堂展示。之后引用以下两幅图片:
???????? ?????????? ??? ?????
????????? 图片三: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 图片四:毛泽东与蒋介石合影
两幅图片传达的意思很明确,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赴重庆谈判。据此提出问题:毛泽东去重亲谈判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经过刚才的讨论,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认识,无需再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这时可以引用著名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的诗《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日渝州曾家岩呈毛泽东》:“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雪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这首诗中,教师重点围绕四个字——“弥天大勇”,引导学生体会人民对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所做的努力的赞同和支持。
《双十协定》的内容以课本楷体文字内容为主,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协定对国家民族是有利的,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意愿。这时,如果时间充足,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双十协定》如果能够实现,中国的未来会怎样?这一协定有可能贯彻下去吗?自然的切入下一个学习环节——转战陕北。
本环节的学习,还可以播放视频《重庆谈判》,可以安排在本环节的开始,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历史氛围;我是安排在本环节学习的最后,学生能直观地重温刚刚学到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利于课程的落实。
在资料的运用过程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资料要精炼,图片一般一两幅足矣,影音资料最好是控制在两分钟之内(视情况而定,但不宜太长),文字资料短小精悍,通俗易懂。
②资料针对性要强,选择最能体现并补充课文知识的资料,慎用与课文知识联系微小的资料。
③资料要有深刻的内涵及恰当的外延,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认识,视野的有效拓展。
④注重资料的自然引入,切忌用生硬的语言,需要教师在教学预设过程中,仔细斟酌、设计资料的引入环节。
⑤资料的引入要有理有度,引入资料是为了更好的达到预设的目标,而有些课文自身内容足以完成教学目标,就没有必要再引入资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