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培训资料--乳腺癌脑转移PPT
乳腺癌脑转移初步研究 刘广寅 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 2012-11 背 景 乳腺癌是仅次于肺癌且易发生脑转移的恶 性肿瘤,临床资料显示15%~25%的脑转移瘤来 源于乳腺。 Elattre JY etal.Distribution of brain metastases[J]Arch Neurol,1988,45:741-744. 背景 乳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为10%~16%,经尸检证实有脑转移的患者可达30% 左右。 Abali H ,Am J clin oncol,2002,25(6)632-633. 脑转移的中位生存期在未做正规治疗的患者是2个月,单纯皮质激素或内分泌治疗的是3个月,接受放疗的是6~7个月。 目的 探讨影响乳腺癌脑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97—2007 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进行随访,以发生脑转移的133 例患者作为脑转移组,以未发生脑转移的145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就脑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对照分析。 危险因素分析 曲明阳,乳腺癌脑转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1年11月 结果 组织学分级为3 级,肿瘤长径大于5 cm,雌激素受体( ER )阴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HER-2 ) 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容易发生脑转移; 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孕激素受体( PR) ,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绝经与否与脑转移无关( P > 0 . 05 ) 。 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0月至2008年7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89例脑转移患者的资料,包括导管A型30例,导管B型20例, HER2型16例,三阴型14例,另9例免疫组化结果不详。分析4种乳腺癌脑转移患者初诊时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特点、影响复发后患者预后的因素等,并进一步对导管型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进行研究。 结果:全组患者中位年龄46岁(28~74岁) ,出现脑转移的时间与初诊时的病理分期密切相关, Ⅰ期患者最长( P 0.001) 。中位随访时间41.0 个月(6.0~141.0个月) ,全组中位生存时间8.0个月( 0~80.0个月) , 1年生存率32.0% , 5年生存率4.0%。与导管A型乳腺癌相比, HER2型和三阴型乳腺癌脑转移具有发生时间早、一线治疗后进展快、总生存期短等特点,导管A型具有进展缓慢、预后好的倾向,他莫昔芬能改善导管A型和导管B型患者的生存 结论:乳腺癌脑转移生存期较短,其中HER2型和三阴型预后更差。导管型患者接受他莫昔芬治疗有生存获益。 治疗 局部治疗 全脑放射治疗(whole –brain-radiotherapy,WBRT) WBRT作为脑转移患者的初始治疗手段已有50多年的历史。目前WBRT仍是治疗脑转移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WBRT不仅能缓解75%~85%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还提高了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WBRT的适应证 WBRT适用于颅内多发肿瘤、瘤体直径3 cm、肿瘤位于不适合手术或SRS治疗以及一般状况尚可的患者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stereotactic radiosurgergy,SRS) WBRT的不良反应 包括急性和迟发性不良反应。 急性不良反应发生于放疗后90 d内,包括恶心、呕吐、脱发、失聪、急性或亚急性皮肤反应、嗜睡,大多数急性不 良反应都可在治疗结束后消失。 迟发性不良反应在放疗90 d以后才出现,包括坏死、性格及记忆改变、认知缺陷等。 SRS 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局部治疗,除 WBRT外,还可选择SRS治疗。SRS因其高精确度、微创性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脑转移瘤的治疗。SRS适应于颅内1~3个转移灶、瘤体体积3 cm、全身疾病被控制者。 SRS与WBRT的联合应用 SRS联合WBRT可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局 部复发风险,但在提高生存率方面无显著差异,同时增加了放疗的并发症。 * EGC术后总体复发率为1.5% ~13.7%不等,而对于AGC,即使施行了胃癌根治性手术,仍有50% ~70%的病人可发生癌肿复发。无论EGC或AGC,术后复发的主要类型可分为: (1)残胃或手术野(包括淋巴结)局部性复发; (2)腹膜种植性复发; (3)血源性转移复发。 临床上,往往以一种复发类型为主,可伴有其他类型同时存在。据文献报告,在EGC术后复发的诸类型中,以血源性转移所致的肝脏、骨骼等处复发较为多见,其次为残胃或区域性淋巴结复发,而腹膜的种植性复发较少见。与AGC相比, EGC首次手术后至癌肿复发的间期明显延长,通常在3~5年或更长时间内。AGC术后复发的类型则以腹膜种植性复发为常见,依次为残胃或手术野淋巴结、血源性转移所致的肝脏等处复发。据日本大宗临床随访资料,在14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