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提升特殊儿童认知能力PPT
教学原则(5) 情境的自然诱发 实验情境VS自然情境 营造轻松自在的气氛 顺应孩子的兴趣 生活中的小事件 从孩子的经验来引发互动 教学原则(6) 心境的调整 幼稚化 轻松以对,避免过于急切 能力的表现是有顺序发展的累积 使用赞美及拥抱等增强方式来强化孩子的表现 教学原则(7) 选择权的提供 活动的进行以孩子为主导 重『质』不重『量』 增加参与度 教学原则(8) 调整既有的互动模式 同等的地位 跳出平常的互动方式 创造不同的情境 语气的改变 技巧的掌握 最困难掌握的技巧 『夸张的声音表情』 『等待』 『配音的时机点』 做法 要如何拿捏配音点实在是需要仔细观察玩具的变化及孩子的反应,而且往往在一开始无法放开自己,配出来的音就略显单调无聊,无法引起孩子的注意。而由于自己身为教学者,初期实在很难跳脱出家长的角色,会一直期待看到孩子的目标行为,过于急切提示的情况下反而带给双方压力,导致想要的结果不如预期。 成功因素 1.放下身段,单纯游戏化 2.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来做扩展 3.不要太在意目标行为出现的频率时机点 4.要不停告诉自己可以做得到,可以做得比专业人员还要好 5. 融合自然情境中,每日的生活中 * * 此事件尽量为具体可见事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提升特殊儿童认知能力 康美教育 赖燕华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者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方面的心理过程。简单地讲,认知就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所以也可以叫做认识。 我们还常常遇到“认知能力”这个词,那是从认知的水平这个角度来说的。? 认知定义 认知范畴 感知觉 配对 分类 空间 序列 对比 因果 数学 儿童认知发展 儿童认知是经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的。认知发展的基本趋向: 第一、认知发展由近及远。 第二、儿童认知客观事物是由某一局部到整体、由片面到比较全面。 第三、儿童最初只是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以后才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事物内在的本质属性。 第四、儿童认识一个事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最初的认识到比较完全的认识,是要经历多种水平或者阶段、由浅入深的。 1-2岁认知发展 注意力分享(SCERTS) 1.以注视对方的方式来分享注意力。 2.以眼神在人舆物之间的交替方式来分享注意力。 3.透过看另一个人正在看或指向什么来分享注意。 (SCERTS, 2006) 情绪分享 1.展现种种的情绪,包含快乐、悲伤、生气和难过。 2.藉由寻求安慰来分享负面的情绪。 3.透过微笑和注视来分享正向的情绪。 4.对其他人情绪表达的变化作出响应。 意图分享 1.使用早期意图性行为(例如:使用肢体接触或眼神来协调姿势和语言的运用)来作要求舆抗议。 2.吸引他人注意自己(如:拉手来要求搔痒、接近他人以寻求安慰、拉人裤脚来吸引注意、挥手打招呼)。 3.运用有兴趣的物品或事件来吸引注意作沟通(例如:展示物品作评论、在堆好积木高塔之后拍手、指向缎带)。 4.在熟悉的活动舆情境中舆熟悉的人作立即的经验分享。 双向互动 1.经常开启舆响应沟通行动和从事有来有往多回合的进一步互动。 2.藉由重复或修正讯息来持续沟通或修补沟通的中断。 Morales等人(2000)则更广义的认为,一般婴幼儿的相互注意协调能力,约于一岁前开始发展、二岁前趋于稳固,包含三个阶段: 反应型和自发型相互注意协调能力比较 * 6-19个月反应型JA的发展 * 2.主动指示的发展 目的: 导引他人的注意到一个物品上。 * *婴幼儿原始宣告指示的发展 * 3.意图的发展 重要性: 是相互注意协调能力的基础架构,是了解他人为意图的作用者(即婴幼儿能了解他人行为的意图)。 能了解他人表达出來的有意义的讯息,也能自己表达讯息來影响他人的行为和态度。 分析的面向: 沟通的特定意图或功能 表达意图的方法 * 相互注意协调能力的发展机制 相互注意协调能力的发展机制:(1)模仿配对的过程,(2)亲子互动中的汇聚经验(即互动过程中共同对焦的经验),(3)互动过程中一来一往的经验累积。 分享式注意力与心智理论发展比较 Tomasello(1995)提出早期分享式注意力的基础,是了解他人的意图,也就是婴幼儿能藉此了解他人行为的意图,因此他比较了分享式注意力与心智理论的成熟年龄应发展的特征︰ * ※分享式注意力所指的意图是具体的目标和目的, 而心智理论所指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