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土流失的治理-地理
* 水土流失面积 其中严重的地区 每年流失的土壤 27万K㎡ 16亿吨 11万K㎡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 二、水土流失的形成 1、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沟谷地貌 沟间地貌 沟间地貌 塬: 峁: 墚: 平坦的黄土高地,地表平坦,坡度1°-3° 长条形的黄土高地,坡度多在1°-5° 孤立的黄土丘,茆顶面积不大,明显穹起 粉沙土质易侵蚀,降水集中多暴雨; 轮荒开矿毁植被,人为破坏是主因。 (1)自然因素(9.6%):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 不稳定 ③植被: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少,削减雨水和径流能力 降低 ④土壤: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 能力低 (2)人为原因(90.4%): ①植被破坏: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战火硝烟 ②轮荒:落后的迁移式农耕制度,破坏林草植被及其种源 ③开矿:开挖原生地面,河道、滩地开矿,大量泥沙入河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 思考1:造成黄土高原抵御灾害能力较低的原因有: 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地理位置特殊,处于过渡地带(平原向山地、沿海向内陆、湿润向干旱、森林向草原、农牧业向牧业),自然要素相互交替,自然环境不够稳定,导致自然灾害较多;同时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也加重了自然灾害。在黄土高原人为因素占主导。 思考2:黄土高原为何人地矛盾特别尖锐?出路何在? 农垦历史早,凡适合耕作的地区已被开垦;人口持续快速增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因为落后的经济环境和落后的耕作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本区人口的吃饭问题,迫使人们开垦边际土地,造成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 出路:必须控制人口,使人口数量与土地承载力相协调。 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 B、风力强盛 C、土质疏松 D、高原地貌 2、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 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D、人类只能减轻或者减缓水土流失,但不能根治水土流失 3、下列属于黄土高原环境脆弱的表现的是( ) A、地下矿产多,地面开矿多 B、处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的地区 C、土壤遭到侵蚀,难以恢复原来的肥力 D、水旱灾害频繁 A C C 4、读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A B____________ 省会名称:C D________ (2)、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 太行山 秦岭 兰州 银川 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到后,恢复相当困难。 5、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 ,水土流失是形成这一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千沟万壑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6、下图甲表示我国中部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乙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读图甲和图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形区的名称: (2)指出导致图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3)描述该地形区气温、水分条件特征: (4)该地形区哪些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应采取什么对策? (5)该地形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为此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 水分(或降水、湿度)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全年较少且季节差异大(或集中夏季),雨热同期。 全年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尤其是春季气温快速上升且降水少,易发生春旱;低温时间较长,不利于作物生长。应种植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防霜冻。 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坝地 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基本农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和缓坡梯田的建设。(基本前提) 三、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对症下药”)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以水土保持林为主,因地制宜地营造防风固沙、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和四旁绿化。 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发展畜牧经济。超载放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导数常用公式及练习题(必威体育精装版最全) .pdf
- DB32_T 3706-2019 住宅装饰装修质量规范(江苏省).pdf
- 冰雪运动知识竞赛100题(含答案).pdf VIP
- 姓氏笔画排序表.pdf VIP
- 苗木成活率保证措施.pdf VIP
- (正式版)D-Z-T 0452.2-2023 稀土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铝、铁、钙、镁、钾、钠、钛、锰、磷及15个稀土元素含量测定 混合酸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docx VIP
- 《国家公务员制度》(舒放)第4章.pptx VIP
- 中产车市洞察报告(2024版)-2024-07-市场解读.docx VIP
- 分布式光伏屋顶调查表.pdf VIP
- 优秀获奖感言.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