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给编辑人的信4台北杂志商业同业公会.DOC

给编辑人的信4台北杂志商业同业公会.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给编辑人的信4台北杂志商业同业公会

【給編輯人的信42】 「編輯力」的養成之旅 親愛的朋友: 我做了一輩子編輯,很願意學學春蠶吐絲,交代一些不足與外人道的心得。但左思右想,想不出有什麽特別之處,只好將三十多年前,剛踏入編輯這一行的情形如實稟告,也許能在我跌跌撞撞的路上,看出編輯追求自我成就時,這角色功能的演化(並不具必然的進步意義,讀友不可不察)。我從瑣碎而平凡的歷練中,一步步强化「編輯力」,才得以在職場倖存。 猶記得卸却戎裝(1974),以卅四歲高齡踏入社會,因曾寫過評析瘂弦詩作<如歌的行板>,經楚戈引薦,進入瘂弦(王慶麟先生)擔任總編輯的「華欣文化事業中心」(由「退除役官兵輔導會」出資成立)學做叢書編輯。那時候,全是活版鉛字拼版,所以發排之前,必須將稿子做到「完全精確」,以免錯別字太多,影響進度。 我剛入行,什麼也不懂,因此並不負責邀約稿件(那是總編輯的事),只做文字整理、校對、發稿、書介撰寫、著(譯)者連繫、印務執行等基礎工作,幸虧有《中華文藝》主編張默和夏楚兩位行家在一旁指導,從認識鉛字開始學習,才使我勉强留任下來,三個月後,從半天半薪改聘為全職全薪。 不久,蔣孝武(蔣經國次子)介入華欣,公司全面改組,退除役軍人出身的員工幾乎全被辭退(一年內又陸續回聘),我僥倖留下,遷昇主編,但因人事全非,毅然求去。後經瘂弦推薦,進入支持隱地(柯青華先生的筆名)實現《書評書目》夢想的「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下設的「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部門擔任編輯(仍由隱地統籌管理,總負責人是簡靜惠女士)。 新工作是將得獎作品按時出版,簡單的說,是連繫高於一切,是個協調者,奔波於作者、設計者和印刷廠之間,也因此勉強熟悉了印製流程和簡單的印務。後來隱地引我參與《書評書目》,才有機會觀察隱地怎麼編出一本內容豐富的定期刋物。在當時文壇上,隱地是少數能寫又能編的名作家,這段學習過程,對我而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幸運時光。 這個階段的我,是名副其實的學徒,是亦步亦趨、不敢逾越的跟隨者。 此時,隱地的「爾雅出版社」正式成立,王鼎鈞的「人生三書」和琦君的《煙愁》《三更有夢書當枕》轟動書市,一版再版,供不應求。在這當兒,遠在新竹清華大學圖書館服務的高中同學廖文遠和朋友成立多年的「楓城書局」,準備發展出版業務,邀我加入「楓城出版社」(1975)──它沒有傳承,它的「零經驗」反而讓它有了隨意進出和自由揮灑的空間。兵法上有一條至理名言,曰:「避其實,擊其虛。」意思是說,別在競爭者擁有優勢的市場和它決戰,弱者的一方絕對討不到半點便宜。所以,楓城應該避開缺乏競爭力的領域,選擇一條少人行走的小徑──出主流出版冷落(輕忽)的書。 我們遠離熱區,以非主流的文、史、哲為主軸,同心協力找尋市場突破點。 第一步,從翻譯輕、薄、短、小的西方名家作品入手。 張伯權譯的《卡夫卡的寓言與格言》《噢,父親》《俄羅斯文學史》《卡繆札記》、梅寅生譯的吉朋代表作《羅馬帝國衰亡史》(簡明版)等陸續出版,沒想到風評不錯,書市反應也超出預期。 接著,鎖定新竹在地作家,打造地區明星,史作檉老師的《三月的哲思》《九卷》等系列著作問世;也出版了吳晟詩集《吾鄉印象》。這些書出版後,引起極大迴響,佳評不斷,口碑迅速擴散。 回想當年,我們所擬訂的出版策略是正確的。可惜,我這個從不支薪的義工要求回到新竹全職上班、為自己的事業打拚時,楓城拒絕了,我只好含淚離去*註1。 如今捫心自問,以我當時對編輯與出版之膚淺認知,所憑藉的僅魯莽的勇氣而已。退出楓城之後,開始了我在台北顛沛流離的職場生涯*註2。然,幸運之神始終眷顧我,一次又一次的機會,敲開經驗之門。 驅使我成長的動力,主要來自環境給予的鍛鍊。 也許因為我入行時年紀較大,交辦事情給我比較放心,我僥倖參與多次創辦刊物的任務。最早是「幼獅文化公司」準備辦一本青少年雜誌《幼獅少年》,幼獅期刋部總編輯瘂弦找我去統籌創刊事宜,配合他組成的年輕班底(孫小英、朱榮智、詹宏志、劉嵩),讓這群像白紙一般、毫無經驗的人,放手一搏*註3。若從今天的立場觀察,他沒找文壇老手和老友助陣,顯然希望《幼獅少年》初試啼聲時,即能一新眾人耳目。 「幼獅文化公司」是負責執行政府青年政策的、半官方機構「救國團」轄下的文化單位,救國團執行長宋時選(救國團團主任由蔣經國兼任)見到台灣缺少一本青少年閱讀的專屬刋物,認為救國國或可填補空隙,因此給幼獅總經理陳康順下達指示:「辦一本像《讀者文摘》一樣的少年雜誌」。 美國的《讀者文摘》中文版,在當時台灣書刊市場一枝獨秀,月銷量約12萬份上下,是排名第一的雜誌,內容老少咸宜,是一般人吸取生活新知的窗户之一。若要《讀者文摘》變成我們的學習標竿,「像《讀者文摘》一樣」究竟代表什麼意思? 我們自以為是地,從不同角度定義《讀者文摘》: 《讀者文摘》是一本趣味性、生活性、文化性以及新知介述的綜合性雜誌。 《讀者文摘》是一本宣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